0

 
 
~   成就實語之波羅尼達願文‧入遍知城   ~
皈命頂禮、一切成就海之源 — 上師、三寶、菩薩眾祈請賜加持。
願我一切生世中,悉能獲得十八暇滿具足之人身寶,且受具格至尊上師所教化調伏。
願以一切増上生(善趣)與決定勝(解脫)之生源 — 聞思修三學 — 調伏自相續,隨學於佛法珍寶聖教。
願趨入教法之根本 — 出離心與四轉心,於心續中不斷生起,視無邊輪迴中一切所作猶如地牢、火坑。
願確信業果真實不虛,縱於細微善惡亦能取捨。
願不受中斷修證菩提之障如居處、友伴、塵囂與惡源等所影響,獲三寶之庇祐(皈依三寶),修習三士道。
願能斷除對善逝總集自性之大恩上師正士起懷疑與執為同等  凡夫之邪見,而現見為佛陀。
願以上師之力所生能表之四灌頂,令三門成熟,入稀有金剛乘迅捷道。
願虔誠恭敬而祈請,圓滿諸道,所詮密意傳付於我,證悟等同虛空。
願修持生起次地瑪哈瑜伽究竟已,能了知情器乃為三壇城,登四持明之果地,如同蓮花生大士與毗瑪拉米扎。
願修持言教阿努瑜伽究竟已,了知輪涅之執取分別其自性乃為空樂無二而成正覺,具建立奧明密嚴剎土之力。
願修持大圓滿阿底瑜伽究竟已,有法之所顯,盡弭於法界,能於童瓶身中解脫,如同持明嘎饒多傑。
總之,願自我修學菩提行起,一切三門所作,悉能利益一切父母有情。
願於一切時一切相中,對非正法的世間意樂,縱一剎那,亦不於心中生起。
若因業與習氣之力熾盛故,生起顛倒想,願其不成辧。
若為利他故,縱捨身命亦無所惜,如同義成童子(悉達多太子)
願證任運成辦二利之果地,徹底摧滅三屆輪迴海,成為具足十力、四無畏之威勢者。
如是離欲之願,將賜諸順緣,令圓滿成,此乃諸佛菩薩親所允諾。
頂禮諸說實語聖者
嗡  達熱  達熱  邊答熱  邊答熱   梭哈
普願善力得增盛。願力威顯赫。眾罪悉淨除。
雜牙 雜牙  悉地 悉地  帕拉  帕拉  阿哈  夏薩麻。麻麻 茍林 薩門大。薩哇 芒噶郎(吉祥)
此文乃持明吉美林巴對多麥地區,大圓滿修士索南卻登所宣說。
文字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kathok-0427071616/article?mid=-2&next=935&l=a&fid=18
圖片來源:http://www.duozhiqi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7778
0

別解脫戒


別解脫戒,即別解脫律儀。佛教七眾弟子,由出離心為發起,經過一定的儀式,誓願受持佛所制七眾戒的某一種,在記憶裏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後遇緣對境,便有防止惡行的作用,名為別解脫戒。

  梵語音譯“波羅提木叉”,“木叉”為“解脫”有二義:一作名詞解,指依戒修行所得的果。能證的聖智、所證的涅槃,皆名解脫。此戒為解脫的因,故亦名解脫。二作動詞解,為離縛自在。以此戒為方便,能棄舍惡行,破壞煩惱,出離惡趣,究竟出離三界生死,不為惡行等所縛,故名解脫。“波羅提”多處譯為“別”,意義甚多,如七眾所受的戒各自不同、持戒所對的境各別不同等等。

  梵語音譯“三婆囉”,本義為“防護”,譯為“律儀”,亦譯為“戒”。《俱舍論》卷十四說:“能防身語故名律儀。”《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四說:“戒者即是遮制惡法。”或譯“律儀”,或譯“戒”,同是防護的意義。《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九說:“律謂法式,儀謂軌範,……可為法式,可為軌範,故名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一說:“戒有何義,義訓警也。由警策三業遠離過非。”《菩薩戒義疏》卷上說:“戒是約義、訓義,複言勒義、禁義。”依此土注家就漢文字義解,“三婆囉”譯為“戒”,較譯為“律儀”,與原文本義更近。

  律儀有三種,即別解脫律儀、靜慮律儀(亦名定共戒)、無漏律儀(亦名道共戒)。靜慮律儀,由定力壓伏煩惱而不犯戒,入定才有。無漏律儀,由智慧力斷除煩惱而不犯戒,證無漏聖道才有。別解脫律儀,依自誓願力能防身語惡業而不犯戒,只要如法受持便有。故律儀為諸戒通稱,別解脫為此戒別名。為別於靜慮、無漏二種律儀,故稱為別解脫律儀,或別解脫戒。

  又別解脫即是戒。《四分律》三十五說:“波羅提木叉者,戒也。”《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說:“戒者,謂波羅提木叉。”《大毗婆沙論》卷一百二十、《俱舍論》卷十四、《雜阿毗曇心論》卷十,都說別解脫戒亦名屍羅。屍羅漢語通譯為戒。波羅提木叉有時亦略稱為戒,不加簡別。

  又因所詮的法名別解脫,能詮的教亦名別解脫,如言“說波羅提木叉”(《四分律》卷三十五、《五分律》卷一、《僧祇律》卷一),或“誦波羅提木叉”(《毗尼母經》卷六、《律二十二明瞭論》),或“說從解脫”(《中阿含經》卷九),皆指戒經言。《希麟音義》卷九說波羅提木叉即是律藏。有時或說毗奈耶即指此戒。《四分律開宗記》卷一說:“別解脫律儀名總有四,謂律儀、戒、般羅底木叉、毗奈耶。”

  此別解脫戒與菩薩三聚戒中的攝律儀戒,行相相同而有差別。攝律儀戒是菩薩所受遠離七支惡行的防非戒。受別解脫戒只要發起出離心就可以,受菩薩攝律儀戒必須依菩提心。受別解脫戒限於除北俱盧洲以外其餘三洲人趣的男女,受菩薩律儀戒可通他趣。別解脫戒命終即舍,菩薩攝律儀戒經生不舍,乃至成佛,是其不同。

  別解脫戒與十善戒也有差別。十惡性是不善能損自他,雖不受戒,犯亦成罪。故十善戒又名性戒。別解脫戒為佛所制,有是性罪,有非性罪,但是為護性戒,或為護世間譏嫌,雖非性罪,佛亦制戒遮止。是佛所遮故,名為遮戒。若受別解脫戒,違犯所受,雖非性罪亦成遮罪。若是性罪便得性遮兩種罪。道宣律師立化制二教,此別解脫戒即制教所攝。

  別解脫戒的實質,稱為戒體。戒體分“作”與“無作”,亦名“表”與“無表”。受戒時有禮敬啟請等身語動作表現,能令他人知道自己的內心名為“表”。受戒後所得防止犯戒的能力,雖有而不可見,名為“無表”。此無表戒體,一切有部說是色法,經部說是非色非心,唯識宗說是受戒時的思心所所熏成的種子,中觀宗說就是以出離心為發起,在師前自己承許能遮止性遮等罪的誓願。唐時律宗三大派中,東塔宗依一切有部說,相部宗依經部說,南山宗依唯識說。雖各說不同,但說由經過一定的受戒儀式,能引發持戒的功能,則是各宗所共許的。

  別解脫戒的戒體,就所緣境而言其數無量。例如受不殺生戒,對每一有情俱發一不殺戒。有情無量,不殺戒亦無量。但歸納起來,總歸不殺。因為可以總集攝持,故有戒相可以辯別。佛教七眾弟子,即由所受別解脫戒的不同而安立。如受近事戒者的便為近事,乃至受比丘戒的便為比丘。七眾別解脫戒,連近住戒在內,共有八種戒相:一、比丘戒;二 比丘尼戒;三、正學女戒;四、沙彌戒;五、沙彌尼戒;六、近事戒;七、近事女戒;八、近住戒。比丘轉根為比丘尼時,不舍比丘戒便得比丘尼戒;比丘尼轉為比丘亦同,故說比丘戒與比丘尼戒同一體性。沙彌戒與沙彌尼戒,近事戒與近事女戒,以同上的理由,也同一體性。正學女戒,即包含在沙彌尼戒內,故其眾別解脫戒,實際只有四種:一、比丘戒、比丘尼戒;二、沙彌戒、沙彌尼戒、正學女戒;三、近事戒、近事女戒;四、近住戒。

  近事、近事女所受有五戒,廣如《優婆塞五戒相經》等說。《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三說:近事律儀三支所攝:一、受遠離最勝損他事支;二、違越所受重修行支;三、不越所受支。殺生損他生命,不與取損他財物,欲邪行損他眷屬,故不殺生、不不與取、不欲邪行,為第一支所攝。由有妄語,犯戒覆藏,不肯懺悔,即不能重修戒,故不妄語為第二支所攝。若飲酒便易犯戒,故不飲諸酒為第三支所攝。不殺生、不不與取、不欲邪行、不妄語、不飲酒,為近事五戒。近事女五戒同。

  近住戒亦名八關齋戒。有人不能終身持戒的,就受近住戒,只持一晝夜。過了一晝夜後,要再持又可再受。因為受持的時間短,所以要求比五戒高,一切要如阿羅漢。近住戒有八條,就是將五戒的“不欲邪行”改為“不非梵行”,加上“不塗飾香鬘歌舞觀聽”,“不眠坐高廣嚴麗床座”,“不食非時食”等三條共
為八條。廣如《佛說齋經》、《八關齋經》、《優婆夷墮舍迦經》等說。《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三說近住律儀五支所攝:一、受遠離損害他支,即不殺生、不不與取;二、受遠離損害自他支,即不非梵行;三、違越所受重修行支,即不妄語;四、不越所受正念住支,即不塗飾香鬘等以下三條;五、不壞正念支,即不飲諸酒。

  沙彌戒相,如《沙彌十戒法並威儀》說。沙彌尼戒相,如《沙彌尼戒經》說。沙彌、沙彌尼所受有十戒,就是近
八戒,將“不塗飾香鬘”與“不歌舞觀聽”開為二條,再加上“不受畜金銀等寶”,共為十戒。此十戒開為三十三,再加“舍在家相”,“取出家相”,“請和尚法”,共為沙彌應受持的三十六法。此十戒即總攝具足戒,如沙彌尼戒經說:“能行是十事,五百戒自然具足。”

  沙彌尼受十戒後,應從僧乞二歲學戒,受六法,二年不犯,方許受具足戒。六法依《四分律》即于四根本加“不非時食”及“不飲酒”,依一切有部有“不獨行”等根本六法,及“不捉寶”等隨行六法。此外於比丘尼戒,一切皆應隨學,廣如《式叉摩那尼戒本》說。

  比丘、比丘尼戒,具足離一切應離身語業,故又名具足戒。《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三說,比丘戒有四支:一、受具足支,謂受戒時作白、白羯磨、說四波羅夷等。沙彌、沙彌尼、正學女的受戒,都屬於此支。二、受隨法學處支,謂從受戒後,于律藏及別解脫戒經中所有隨順比丘戒眾多學處,悉皆守護奉行。沙彌、沙彌尼、正學女戒及三千威儀等,都屬於此支。三、隨護他心支,謂行住坐臥如法威儀,不應往處(如五家等)不往,護他譏嫌。四、隨護如所學處支,謂於微細罪深見怖畏,于所學諸學處能不毀犯,若犯能速懺悔還淨。故出家五眾的戒,廣義的說,就不僅是戒經所列的條文。但一般說戒相,多指戒經條文。現在中國一般所誦的四分比丘戒本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本有三百四十八條。藏語系佛教區所誦的一切有部比丘戒本有二百五十三條,比丘尼戒本三百六十四條。其餘大藏中現存“僧祇”、“十誦”、“彌沙塞”等諸部戒本,久未通行。條文多少,也各微有出入。但不過是墮罪以下小戒條文的開合,實際沒有多大差別。

  七眾別解脫戒中,唯近事戒,對於不能全受持五戒的人,許先暫少受某幾條或一條。其餘近住及出家五眾的戒,必須全受,不能缺減任何一條。受一切別解脫戒,都不能有所限制,如限定某些有情才不殺,某些財物才不盜,某處才持某條戒,都不成清淨戒。如《大毗婆沙論》卷一百二十說:“別解脫律儀普於一切有情起善意樂無損害心得。若起此心,於某處受,某處不受,不得律儀。”

  七眾受別解脫戒,都必須先發求解脫的清淨出離心。若無出離心,則所受的戒就不能成為解脫的正因。若受戒時未發出離心,受後也要修令發起,戒體才圓滿。

  別解脫戒,出家眾必依師受。在家的近住戒,有說必須從師受,有說只初次必從師受,以後如緣不具,也可自誓在佛像前受。近事戒有說也可自誓受。但自受者既無善知識可依止隨學,也無“顧他生愧”的功能,故應以從師受為正。總可說一切別解脫戒必依師受。

  受別解脫戒須具相當儀式。受時具足如法的儀式,才能引生殷重的護戒心。若不具儀式,無受戒的身語表業,就不能引發殊勝無表。

  受近住戒,先受三歸依,次受八戒,從不殺生至不非時食,依次隨師教說,迴圈說三次,說第三次完時即得戒。受近事戒,亦先受三歸依,次說戒相,於說三歸依完時即得戒。出家五眾受戒,各有詳細的儀軌,如律藏中受戒犍度廣說。沙彌、沙彌尼戒,於說三歸依完時得。比丘、比丘尼、正學女戒,幹白羯磨完時得。此外,有由特殊的原因而得具足戒的:一、佛或獨覺不由師授自然具足,于盡智心位得。二、五比丘見諦得戒,于初入見道時得。三、耶舍等佛喚善來鬚髮自落成為沙門,於佛言下得。四、大迦葉信佛為大師,信時即得。五、大生主受八敬法,聞教敬受時即得。六、法授比丘尼遣使受戒,在所遣尼受竟時得。七、三歸得戒,不在佛前的人,佛遣阿羅漢為說三歸,於說三歸完時得。八、蘇陀夷七歲善答佛問,佛聽受具足戒,於佛言下得。此等特殊的得戒,除獨覺的自然具足外,其餘都是佛在世時才有。佛滅度後,得具足戒都必定依羯磨法。

  受持別解脫戒的期限,除近住戒外,其餘七眾別解脫戒,都是盡形壽受持。近住戒只受持一日一夜,於清晨明相現時受,持至第二日晨明相現時止。若時相現時忘受,也可於早餐後補受。

  出家五眾別解脫戒由五緣舍:一、對人作法言舍,二、犯根本罪(現生不得重受),三、形沒二形生,四、斷善根(起重邪見),五、命終後。近事戒以三緣舍:一、舍佛法入外道中,二、斷善根,三、命終後。近住戒亦以三緣舍:一、次日明相現已,二、起不持想,三、命終後。

  一切佛法總攝於戒定慧三學,三學次第決定以戒為首,如《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說:“先于屍羅善清淨故,便無憂悔。無憂悔故歡喜安樂。由有樂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實知,能如實見。如實知見故能起厭。厭故離染。由離染故便得解脫。得解脫故證無所作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習淨戒,漸次進趣,後證無作究竟涅槃,是故三學如是次第。別解脫戒不僅在聲聞乘中為三學根本,在菩薩乘中也為三聚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的根本。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說:“律儀戒者,謂諸菩薩所受七眾別解脫律儀。……諸菩薩受律儀戒後,所有一切為大菩提由身語意積集諸善,總說名攝善法戒。……”不先能防止惡法必不能積集善法,不先能不損惱有情必不能饒益有情,故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都要以攝律儀戒為基礎。菩薩要守護攝律儀戒,就不能不守護自己所受的別解脫戒。《四分律》卷三十五佛自釋戒經序說:“波羅提木叉者,戒也。自攝持威儀、住處、行根(諸心行及諸根門攝持行根即修意根律儀和諸根律儀)、面首(戒德流露,顏色和悅,諸根寂定)、集眾善法,三昧成就。”也說明別解脫戒是成就禪定和積集一切善法的基礎最基本的,佛弟子至少要受三皈依。三寶中正所皈依的是法寶。皈依法總應護持的戒就是不損惱有情。七眾別解脫戒中,近事五戒主要所受為遠離最勝損他事支(即不殺生、不不與取、不欲邪行),其余二支(即不妄語、不飲酒),都為幫助遠離損他事。近住八戒和出家五眾別解脫戒,也就是五戒的廣開和增上。故七眾別解脫戒的主要內容總為不損惱有情。受持別解脫戒也就是從初皈依為佛弟子必要學修的基本學處。《遺教經》說:“戒是正順解脫之本。”佛臨涅槃教弟子以戒為師。佛滅度後別解脫戒即是大師,既是法寶,亦是佛寶。別解脫戒住世,佛法即住世。三藏中處處廣說別解脫戒為佛法根本,極為重要。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令於三寶生信祈願文

令於三寶生信祈願文

色達年龍上師父母 掘藏  第四世東嘎仁波切 譯

 

唉瑪吙

正法教主佛尊釋迦頂,大悲自在聖士觀世音,

智慧聖主至尊妙吉祥,具力秘密教主持金剛,

大持明者聖士蓮花生,雪域智者頂嚴宗喀巴,

救度危難至尊度母眾,語之自在妙音天女等,

三種根本具誓護法眾,三門以大恭敬作祈請,

吾之父母親屬眾眷等,非法不善意樂俱熄滅,

以敬信心速轉善道上,今生如法承辦諸所欲,

來世結緣引至清淨刹,摧滅三界輪回願吉祥!

 

如是虔心恭敬作祈禱,雖何願望承辦金剛句。

吉美奧薩多傑鄭重祈請,由南卡朗巴(佛父)達熱代臥(佛母)著。

以上祈請文是近代二位著名伏藏大師,四川色達縣年龍佛父佛母心意伏藏法。

經美國《福德海》雙月刊請求,

承年龍上師佛母新伏藏法傳承主要四位心子之一東嘎仁波切慈允,

同意刊登普傳利益有緣者。

 

年龍上師開示:

修法後如此回向,可令父母等親人逐漸趣入佛門,此法年龍上師已經開許任何人皆可修持。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zhuomalo-lala/article?mid=35118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1

多羅拉他尊者關於四部密續的論述


一、事續部

事部分為善逝如來部、蓮花部,金剛部,有財部,藥叉部、餘世間部等六部,其中的前三部為出世部,後三部為世間部,佛教有三種三昧耶,無量壽佛,不動金剛 佛,藥師佛為部尊,曼殊室利為部主,尊勝佛頂,無垢佛頂,白傘蓋為部頂,其中不包括觀世音菩薩和金剛手輪。菩提薩綞為部菩薩,佛目和五部陀羅尼為部妃,缽 蘭那賒縛哩母和勝幢臂飾母、天南星科母、大遮母為部使女。

蓮花部中觀世音菩薩為部尊,佛薄伽梵白衣母為部妃,度母為本尊母,不空絹索觀世音菩薩和訶羅訶明王為部菩薩,能怖金剛為明王,不動金剛為部男使者,光明佛母、忿怒明王為馬頭明王,獨髻吉祥天母為部忿怒佛母,獨髻羅剎女與大吉祥天女為部使女。

金剛部中金剛手菩薩為部尊,瑪麻吉天母和金剛不敗佛母為部妃,金剛忿怒佛為部菩薩,屬於金剛明王類。甘露漩明王為部忿怒明王,大力明王為部使者,金剛鐵鍊母等六十四女為部使女。

有財部是由藥叉有財解說,指瞻巴拉和增祿財母等續。

藥叉部,指五娛藥叉、羅剎女,羅剎等。

世間部主要解說大梵天、大自在、遍入天、月亮。太陽、大鵬等,總有天、龍、夜叉、尋香、人、非人、大鵬、魔鬼等八種。

事部能詮詞續類別有:經部、續、尋思、細儀軌、陀羅尼等五種。經部,如《金光明經》略攝儀軌,認為基、道、果的多種異類為一。

續者,指圓滿儀軌,略攝基、道、三總續、十一面陀羅尼等。三總續;秘密總續、妙臂問續、蘇悉地續。

尋思者,如藥女的尋思,詳示議軌或修行法門類。

細儀軌者,《文殊根本續》和《金剛手勝明續》等詳細顯示儀軌和基、道。

陀羅尼者,陀羅尼益處等佛日母陀羅尼。

事部實踐道次第,成熟灌頂分水灌頂、冠冕灌頂兩種,為了獲得事部阿奢黎位而授灌頂;為了修咒授弟子灌頂;為了消除障礙灌頂;為了獲圓滿佛法授成佛灌頂,既以所為力分別授灌頂。事部重視於彩色壇城授灌頂。

解脫道分有相和無相兩種,有相者,沒有自生起本尊瑜伽,前生起沒有三昧耶生,迎請智慧本尊宣講手印,供奉誦咒,祈求到達彼岸,無相者,修習空性,唯獨與經共通。

成就果位者,若向續部,根銳,從八卻獲得佛果,獲得猛敵法之時,託付忿怒明王,脩大力明王,除特殊例外,必須進行浴洗、潔淨、禁食等苦行,所獻供品必須是 不與動物相混雜的干淨供品。修念之時,必須依靠梵行居士以上之行,唯從續內各種怨修互觀前生起男女本尊,只說觀見自己的貪道。

二、行續部

行部者,等行外事和內瑜伽,故稱“二續”。行部共分身、語、意三部,身部是三部中的重點,藏譯經典有一切行續之主或根本的《毘盧遮那現證菩提續》,其中提 出了多種本尊,主尊是大日如來,居轉輪相上,身黃色,兩手等引,事部所說諸佛遠離出家習氣相,面相寂靜,全身裝飾,沒有絲毫忿怒習氣,這樣,奉大日如來為 主尊,忿怒明王為英勇不動金剛和能怖金剛。

語部經典沒有藏文譯。

意部,以《金剛手灌頂續》為代表,其中主要各種本尊息靜金剛手菩薩為主尊。具光佛母等多種本尊續在前弘期譯經中被看成是事部經典,覺囊派把它歸在行部中, 屬於身部。另外,前弘期譯經把惡趣行續看成瑜伽續,覺囊派把它歸在行部中。由於混示曼荼羅身、語、意、三部成為混部。這裡所說的十二身曼荼羅根本普明大日 如來。

實踐次第分為成熟灌頂,解脫道,成就果位,成熟灌項,基本上和事部所說相同,增加了眼匙鏡灌頂。依邊僧殘和行部中的一些上部種姓有水灌頂、冠冕灌頂、手相灌頂、金剛鈴灌頂、名號灌頂、自我灌頂,所以有隨順五明灌頂。

解脫道,在有相瑜伽位有我修,三昧耶中前生起有混合智慧位。 《續》中說:“首先沐浴瑜伽師,然後身居金剛座,供請修習六本尊,空和文字聲色等,手印與相共六種。”修習內外先行的護輪,迎請智悲慧之見,手印所散而供 養,通過啟請,然後修行本義,這名叫“空本尊”以此方式修咒語和種子,叫做“字本尊”;修咒語聲及其攝樂光明,名叫“聲本尊”;修本尊身色,名叫“色本 尊”;心修手印相等名叫“手印本尊”密咒加持自身,修本尊身,名叫“相本尊”,稱這六種修為六本尊瑜伽。

無相瑜伽有比事部殊勝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專心修煉手相和字母,應破風、運氣,掉舉男女本尊的貪欲作道等,必須住淨行,除特殊例外,不需要艱難苦行,必修主體本尊。

成就果位者,解說能從三大劫獲得佛果,如何修果的次第和事部相同,稱為“四行”。四行中的流轉行依止灌頂和三昧耶念修;“瑜伽行”依二瑜伽念修;“修行 行”依所緣瑜伽師念修,獲得佛果,建立畫像或壇城,供奉修行,生起真實或夢幻般的見有,猶如從大修行者各供緣生起,修業資糧和成就。

三、瑜伽續部

瑜伽續中根本續是《空性攝略經》其小品初示金剛界,二示忿怒三界勝明王;三示調伏眾生,四示為不空成就曼荼羅,《註釋續》指《金剛頂續》。除廣、略兩種外,曼荼羅顯示法與前相同。

支續有《一切秘秘續》和《三界尊用殊勝續》。隨順續,指《尊勝初續》。據說出現在此續中的主要曼荼羅歸屬尊勝部,主尊曼陀羅為金剛薩綞,又稱“四部瑜伽” 是根據根本續小品四種姓說的,各續無我。續區分為方便續和智慧續兩種,尊勝屬於智慧續,其餘屬於方便續。瑜伽方面出現了多種學派傳承;著名的有三派,第一 派,阿奢黎釋迦友傳承;第二派,阿奢黎佛密傳承,第三派,阿奢黎慶喜藏傳傳承,到了後弘期佛教,在西藏只傳慶喜藏所傳密法。

學道方面,成熟灌頂分為水灌頂、冠冕灌頂、金剛杵灌頂、金剛禁戒灌頂、名號灌頂、金剛戒灌頂,金剛阿奢黎灌頂,即七寶瓶灌頂,邊依和無上瑜伽相同。

解脫道方面,有《本尊瑜伽現證五菩提增長》和《自生起曼荼羅廣續》兩部。三昧耶具有融合智慧,廣置四手印,受取灌頂,念誦淨冶不淨之有,圓滿敘說修曼荼羅的念修,能作持手樂道和無相瑜伽,與行部相應,除此義之外有殊勝深奧之處。

成就果分位根銳,從一生禁止,十六生內獲得大手印成就,然後勤修道,能很快成就圓滿佛果,其間雖然有很大阻礙,能於一小劫中獲得究竟佛果。

四、無上瑜伽部

無上瑜伽部分父續和母續,瑜伽上師續、方便續、父續有時與大瑜伽續同義,有時把無上瑜伽續歸在母續中。智慧續、母續、瑜伽母續三者同義。父續和母續的差 別,方便續主要顯示方便是成為曼荼羅主尊父和生起次第差別、真言及儀軌,不能顯示智慧是修本尊佛母的密咒、殊勝儀軌。智慧續中含有方便續的全部差別法及其 沒有的多種要點,兩者比較智慧續意義很深。

母續者,廣示智慧金剛佛母的會供曼荼羅和密咒、儀軌,
時等示父母二續。圓滿顯示母續又分兩部,另外又以方便慈悲、智慧空性、方便行、智慧見、方便幻身、 智慧光明、方便生起次第,智慧圓滿次第、方便四有和智慧四淨區分,還有一種是以身變化飾規脈和氣等方式區分的。覺囊派認為,所謂父續是方便,母續是智慧, 無二續是方便智慧雙運的說法是錯誤的。如果分別父續,《金剛曼荼羅續》、說有貪部、痴部。貪部經典有《集密支》、《黑敵閻魔德迦一切曼荼羅業成就續王》、 《六面天》、《紅閻魔德迦續》《毘盧遮那幻網經》等。其中的集密分《根本續》、《後續》、《註釋續》三種和《金剛曼》。 《四本尊母所問經》。根據各大論師的觀點,印度有二十四家集密學派,傳入西藏的有龍樹、佛智、恆德巴、金剛笑、班瑪雜扎和慶喜藏等六家所傳的集密教法,印 度學者認為,後者屬於集密學派,後來都用瑜伽方法解釋,但是,學者們的說法仍然存在分岐。

龍樹論師主要傳講《二十灌頂儀軌》、《修行法經作》、《圓滿五次第》、《攝行炬論》、《註釋明燈》等,由於龍樹在世時,著作二資糧論著,時機未成熟調伏, 沒有直接向多人傳授,唯獨龍菩提得其真傳獲得成就。龍樹死後,龍菩提住世七百年,由其摯友瑪當格日和嘉賽巴澤貝兩位論師傳播這些密法。

佛智論師,他是和吐蕃贊普赤德同時代的人。跟隨獅子賢、艷麗金剛、瑜伽母格乃茹、瑜伽母雜德雜拉、童足論師、護足論師等,獲得了殊勝成就和無量修行訣竅。 他受文殊菩薩的加持和授記,親睹諸方文殊法爾室明妃,通過祈求下直接成為十三尊文殊金剛曼荼羅,傳授灌頂,宣講教法,修得殊勝智慧、不吃食物,不行走、不 用拐杖,身體仍然很好,中期授記覺悟。他經常舉行布扎瑪拉協拉開光儀式,供奉金剛座,教化那爛陀寺僧人,是位以藥叉自在作施主,功德無量的論師。他根據妙 音菩薩授記,整理編集成了《文殊菩薩語集》,著作《修行法普賢》《圓滿次第解脫明點》,教導瑪爾麥贊貝桑波、蓮花生、靜友和出生於帝王族的紮建增等四名弟 子獲得了智慧虹身。修得共同成就的弟子有十八人,另外有幾名弟子主修生起次第法,嗣王位攝政。佛智論師所傳密法在印藏兩地影響很大,寂智論師曾註釋過他的 著作,前泓期時被譯成了藏文。後弘期佛教時,大譯師仁欽桑波和娘·達瑪扎、娘·雲丹扎、益希堅贊等譯師也傳這一派密法。

龍樹論師所傳密法在前弘期佛教時未能得到傳播,後弘期始由仁欽桑波、桂·庫巴拉孜、洛扎·瑪爾巴、恰譯師等人譯傳,尤其是桂譯師的弟子多頓父子對此密法的傳播做出了很大貢獻。

恆德巴論師所傳密法,在藏區影響不大,他的著作翻譯成藏文的只有《大疏穗曼花》。

金剛笑論師所傳密法,前弘期時已由結·扎西和噶哇·貝孜譯成了藏文。

班瑪雜扎論師的著作《續部義實踐次第秘成》,由後弘期時的著名譯納措·次程嘉哇譯成藏文。

以上三位論師所傳灌頂、口訣、註釋等教法流傳時間不長,這方面的經典譯成藏文的有《續部月亮秘密明點續》、《金剛藏飾續》、《末尼明點續》等。藏文稱《黑 敵閻魔德迦一切曼荼羅業成就續王》、《六面天》、《金剛大威德續》、為“三黑”,由熱·多傑扎、覺·歐窘、尚·喜饒喇嘛、涅·達瑪扎、洛嘉·喜饒孜等五人 譯傳,至今仍然盛傳。另外有絨宗曲桑、巴日譯師傳的印度其他論師所傳的時輪經典。印度論師小拉勒達扎、大小阿毛噶哇雜扎,成就師祥執和文殊智論師也有這方 面的論著,但未出現不同的學派。 《七分別論》說:《黑敵閻魔德伽一切曼荼羅業成就續王》和《六面天》屬於貪部經典,《文殊金剛大威德續》屬於嗔部經典。 《續部幻網經》譯於前弘期,後弘期由仁欽桑波補譯成了兩種釋本,其餘全未翻譯。

痴部,指《文殊幻網經》,藏文只翻譯了《說相功德》,屬於無上瑜伽部父續類經典,而且作為一切續之主,受到各大論師的重視,積極作注解釋。關於《文殊幻網 經》的歸屬問題,學者們有很多諍議,文殊培薩等認為屬於時輪派所傳密典;班智達妙吉祥稱和妙吉祥友說是瑜伽部經典;艷麗金剛論師說是無上瑜伽部父續經典; 西藏個別學者認為是大圓滿經典,印度有人把它看成是中觀學派經典。

父續三部有各種順相所詮表示法,集密等生起次第分位主要敘述父母合身、啟白歌勸勉和從輪資糧母胎歡笑等;圓滿次第分位依止業印明妃,主要說貪道。決定實 義,從忿怒明王現行不生廣博,猶如金剛大威德,從部續釋說本尊相主父,從圓滿次第分位闡述阻止氣、中脈和方便自體和現行忿怒明王,猶如說相,在痴部安立本 尊父互合,啟白歌勸勉和諸曼荼羅沒有出胎,詳細敘述基、道、果三位。圓滿次第主要誦不分別性,除了略述猛力業和貪道外,未作詳細說明,應該知道,《毘盧遮 那幻網經》屬於痴部,《紅閻魔德迦續》屬於痴部,各部所說不盡相同。 《紅閻魔德迦續》有父續和母續兩部,其中的第十九章是父續,屬於貪部,第二十二章屬於母續黑茹迦部。

母續共分為六部:金剛菩薩部、勝樂金剛部,常部、金剛日部,蓮花自在舞部、馬頭明王部。金剛菩薩部經典有《時輪根本續》、《佛應持續》。 《時輪》在印度很受重視,有《時輪根本續》、《時輪註釋續》。兩部分,阿奢黎大杜鵑文殊金剛、阿奢黎孜魯巴、布扎阿雜若認為,時輪教法興起於香拔拉,從這 裡逐漸向外傳播,非只一、二偈,藏傳佛教前弘期時,翻譯成藏文的本的有二十四種,其中熱譯師曲饒、卓譯師喜饒扎,恰譯師恰澤曲傑貝,雜彌桑傑扎,窩布德贊 扎等三派傳承分別譯傳灌頂、註釋、口訣。

圓滿次第六支瑜伽,常傳的有十七種,此續說有十二曼荼羅,其中修行章有身、語、意圓滿曼荼羅;智慧章有大結,小結、集密九佛母、集密十三佛母、集密十七佛 母、集密二十五佛母、集密三十三佛母、集密三十七佛母,通稱“集密六部”。另外增加了幻網四十一母、四十五母、四十九母等三部。總共十二部。十二部中區分 非常細緻,除小結外的其餘十一部曼荼羅稱為“結上具祥星宿曼除羅。”

《佛應持續》,前弘期時由阿奢黎嘿木迦羅、圖吾拉雜哈德羅、羅·仁欽、佔巴·南喀等人翻譯,後弘期大譯師仁欽桑波重新翻譯,這部經典在印度有兩種學派傳 承,第一種帝釋樹傳承,第二種婆羅門仁欽多傑傳承,兩派所傳密典均有藏文譯本,他們把十二曼荼羅歸納成六部曼荼羅,以金剛菩薩為主,攝於金剛心部。

勝樂金剛部經典有《勝樂輪》、《喜金剛續》、《摩訶瑪耶》、《佛頭蓋瑜伽續王》、《大手印明點後果》、《阿羅梨二續》等。 《勝樂》分《根本續》和《註釋續》兩部,後一部分有《律儀生起》、《金剛空行》、《空行海灌頂》、《空行海教誡》、《阿毘達那》等。 《阿毘達那》包括《講說六轉論》、《文殊金剛》、《驢面》、《殊勝亥母》等,主要講灌頂、口訣。

瑜伽師遍行和勝樂金剛前生沒有特殊教誡,有註釋續方面的典籍《桑布扎互合金剛心》和《四尊勝樂金剛曼荼羅相續灌頂》一切根本的《根本續》的灌頂、註
、口 訣三方面有多種傳承,印度在這方面獲得成就的學者很多。西藏翻譯的有勒耶巴、止布巴、納波巴、朗迦嘉桑、寶金剛無敵月、巴哇巴扎、東方拉哇巴、金剛手上釋 等著名學者撰寫的空性定方面的密典,其中的前三人和金剛手上釋所傳密法至今在西藏仍然弘傳,在印藏兩地影響很大。

勒耶巴生於佛滅後一千餘年,約與印度無著論師和吐蕃拉脫脫日年贊同時代,他曾在西印度擔任鄔仗那國王的繕寫員,根本上師為成就師夏哇日巴,因為,他在巴木 迦羅地方以食魚腹修行過,被印度天語稱不“勒耶巴”藏語稱“娘鬥”意譯為“魚腹”,獲得成就後以神變教化了歐提毗夏王及其大臣。後來,歐得毗夏獲得成就, 被尊為“達日格巴”,六萬一千餘名隨從亦得虹身。勒耶巴論師的主要著作有《勝樂修行法》,拉哇巴為其作注,在印、藏廣為傳播。印度梵語稱“魯耶巴”,阿婆 商夏語稱“洛俄巴”,“勒亥巴”是誤稱。

止布巴傳承,阿奢黎金剛鈴,原名“智藏祥”,成就師達日蓋的門徒,得金剛亥母的授記,是一位能征服外道邪見的大學者。當他在歐提毗夏修行時,國王首次派人 前來邀請,被他謝絕。後來轉變成明妃,失去了眾人的敬信,為了教化這些人,他變幻成幼兒和女孩,一次以幻身去城市遭到眾人的斥嘖,這時他以鹿角飄碰地,立 即在飄碰過的地方一股泉水湧出,然後他變小男孩為金剛楔,變化孩為鈴,手拿這兩件法器成為阿奢黎父母勝樂俱生相,顯示出往逝天空的揉食,從此名叫“金剛 鈴”,開始講授密乘教法,廣做利教利民之事。著作有《勝樂身曼荼羅修行法》、《灌頂儀軌圓滿五次第》。具有成就的弟很多。

納波巴傳承:開派阿奢黎納波巴的事蹟,《時輪根本後續》和《怙主護法貞年》中預示過。 《時輪根本續》說:“喀扎木江是持酒器,生為黑色著名瑜伽師。”《大黑天怙主現生續》說:“在歐提毗夏地方,士夫具有精進心,以對待羅摩衍那教誡之人一般 應該努力扶持。這位優勝者獲得劍等八種成就,於世間未曾出現,也不可出現。弟子中六人獲得了捨身法大印成就。 ”納波巴論師生於東印度歐提毗夏地方,早年跟從雜羅達拉巴上師修習密法,成為那陀寺的大學者。他在北印度雜蘭達拉地方再次從上師習法,修得生起次第法,獲 得不動地和飛岩走壁的技能。後來,他從空行母賢動手中請來桑布扎續,在一個被稱為“扎彌週”的飛翔地教化了一些鬼魅,並且征服了經常危害世人生命的主要羅 剎女,首次使羅剎女等懼怕升空,降下各種戰器之雨,阿奢黎用睇視法使他們墮地失去知覺,據說他常隨明輪弟子七百人,不明輪弟子人七百名,成就者一千四百 人。他曾向十三個地區的人傳授金剛乘法。使他們分別成為瑜伽師和瑜伽母,諸城成為空城,阿奢黎納波巴因違背上師教誨,身體未得殊勝成就但獲得了劍等八種共 同成就,中期修得佛果。他有六位優勝弟子:艾雅羅、瑪訶羅、達瑪羅、德瑪巴、賢足、沙彌切布巴。撰寫了《勝樂修法灌項》、《勝樂修法儀軌》、《勝樂修法護 摩》、《明點》、《四次第》、《秘密真實性》等六部大論,其中的前三部是生起次第法方面的論著,後三部是圓滿次第法方面的論著。另外如《羅哈金剛歌》一類 的小品文章有一百二十餘篇,多數翻譯成了藏文流傳。阿奢黎納波巴還有許多光輝事蹟,他作禁行去到二十四個地方和八大寒林,調伏教化了外道成就師止夏納布瑪 和噶雜王等人,以顯示按壓勝樂金剛自在畫像與按壓自在勝樂金剛的神變使信奉外道的東印度邦迦拉王等人改信佛教,以致成為在勝樂正法方面最有影響的一派。以 後獨尊那饒巴所傳密法。

五、勝樂教法在西藏的傳播

前弘期時勝樂類經典沒有藏文譯本,到了後弘期開始由大譯師仁欽桑布翻譯了《勝樂根本續》和楞伽賢王、勒耶巴、寶金剛等人所傳密典。卓彌·釋迦益希、桂·庫 巴拉孜、結覺·達哇歐色、瑪囊巴、曲杰喜饒、瑪·洛追扎巴、瑪爾巴·曲傑旺秀、普覺·扎覺喜饒、熱·多傑扎、洛嘉·喜饒則、則木譯師、扎布譯師等十五人翻 譯了《勝樂根本續》,熱譯師、瑪·洛追扎巴、瑪爾巴、布仁等譯師主要譯傳勒耶巴、金剛鈴、納波巴三人所傳口訣、灌頂、註釋等方面的典籍,至今弘傳。

《註釋續》空行海方面的典籍是由瑪·洛追扎巴、瑪爾巴、布仁譯師和達瑪雲丹等人譯傳的。 《呼金剛續》包括《根本續二分別》和《註釋續》兩部分,是攝集廣續義之續,以兩部《金剛帳》為代表。印藏學者和印度天語認為,《呼金剛註釋續》是與《勝樂 根本續》、《呼金剛續》、《四座釋續》三部分,不僅是《呼金剛續》。 《喜金剛續》在印度有許多學派傳承,如阿奢黎蓮花金剛傳承、無敵月論師傳承、納波誓言傳承。那饒巴與彌扎兩種傳承是從前三種傳承中分出來和,匯集了三家的 全部思想。蓮花金剛為《無我女修行法》用的《週彌巴勝樂金剛修法甘露之光》和為《勇父九本尊修行法》作的《修行法》是解釋呼《金剛續》的最早著作,由益希 堅贊翻譯。另外有萘·尤格娘波和瑪·完曲巴爾的譯本註釋。在西藏這方面有影響的學者要推卓彌譯師、瑪爾巴大師、桂譯師和索南堅贊等人,被稱為“勝樂四大 家”或《四有緣》。桂譯師和恰譯師所傳的勝樂密法早已失傳,現在傳播的是卓彌譯師和瑪爾巴所傳,尤其卓彌譯師譯傳的《週彌巴勝樂金剛修法》、《勝樂金剛口 訣》以及蓮花金剛、納波巴、那饒巴、彌扎巴等人所傳的勝樂密法被其弟子薩飲父子廣為弘傳。桂譯師主要傳講蓮花金剛和恆巴兩派密法,到了瑪爾巴的弟子分裂成 歐、麥措波、萘爾旺格多傑三派,歐派傳法至今弘傳。

《根本續二分別》包括《身呼金剛二臂》、《語呼金剛四臂》、《意呼金剛三面六臂》、《心歡喜金剛五種》、《攝種》、《金剛度母》等。

《身呼金剛二臂》、主要解釋作明佛母修行法,梵文說它是《呼金剛武器》或《和合金剛心曼荼羅》。 《佛頭蓋瑜伽續王》說,在印度出現了成就師薩樂訶口記訣傳承和阿奢黎巴雅迦拉傳承,西藏有結譯師傳承和邦秀薩哇扎傳承,以及瑪爾巴所傳的灌頂。

《摩訶瑪耶》,最早由成就師格格日巴請來傳講,所謂“格格日巴”,因為他使明妃變成狗形,故名,即“母狗”之義。阿奢黎施調伏和仁欽窘乃協巴各傳同密法, 著《修行法》等六部大論,約於印度佛智論師,吐蕃赤松德贊同時代,在西藏,桂·庫巴拉孜、阿底峽、瑪爾巴大師,譯傳的這種密法至今弘傳。 《大印明點》中明點密法,恆扎德王小時侯在鄔仗那傳播,沒有不同的學派傳承。後來由婆羅門寶金剛的弟子紅遊學者喜饒桑哇論師傳授給西藏著名學者藏絨譯師雪 察扎覺,雪察扎覺和卓彌譯師合譯成藏文,包括根本續、大印明點、同分續,即《智慧明點》、《智藏》、《瑜伽母秘密燈》。所謂《摩訶瑪耶》是《呼金剛續》的 說法是不正確的。

《大印明點》說:“集或呼金剛,彼中不示此。”《呼金剛》中作頌敘說甚深大印明點。所詮顯示法也有很多不同,這四部中詳細闡述了脈、氣、明點的差別,同時圓滿解說基、道和三種灌頂的貪道。
《金剛阿羅梨續大王》、《哩只阿羅梨續王》最初由成就師卓彌勝樂金剛從空行處請來,卓彌譯師翻譯成藏文弘傳,雖然其中未提及灌頂、註釋、口訣等,卻是一偈 頌未觀待他續的自造頌,前者與《呼金剛續》很一致,後者與勝樂相類似。不動無上二續應該納入勝樂金剛部中。常部經典譯成藏文的只有《四座》,包括《四座根 本續》、《註釋續曼扎阿木薩續》和《加行分別續》三部,在印度《四座根本續》有阿雅德哇傳承,《略續》方面有阿奢黎巴扎傳承,西藏有班智達彌底的譯本和桂 譯師、瑪爾巴兩種傳承,灌頂、註釋、口訣等三部分的藏譯本全。瑪爾巴主傳《集密》、《歡喜金剛》、《摩訶瑪耶》、《四座》等甚深法,以及
《佛頭蓋瑜伽續王續灌頂》。勝樂方面沒有圓滿法,所以,把瑪爾巴所傳勝樂密法看成是西藏新改造的一種密法。

金剛日部方面唯有《金剛甘露續》。始初由成就師甘露秘從空行處請來,故名,西藏最早由結·贊傑翻譯,後由彌底班智達和結覺達哇歐色重新翻譯,現在只有《金剛曼》中的《相續灌頂》。

蓮花舞自在部,《蓮花舞自在性別分別》,由哇日譯師翻譯。 《五十種世間怙主續》由雅隆譯師扎巴堅贊翻譯。

馬頭明王部,前弘期時譯成藏文的有《七吉祥王續》,今已失傳,《度母二十一恭禮》和《橛根本小品》屬於這一類。 《怙主出離續》是事業部經典,也屬於馬頭明王部。成就師遊戲金剛和洛迦扎達分別為新譯成的《度母生續集密勝義》作《修行法》、分成兩派,後來成就自在隱寂 傳播。嘉木貢多羅那他從嘉納塔、布達哈格班塔、布染哇扎等三位論師學習並譯成藏文。從這部續出現了多種度母身、語、意曼荼羅和六出氣曼荼羅等,圓滿解脫圓 滿次第法。

無上瑜伽部的道次第者,《集密後續》說:“續者,即常貪,此續分三種。”三種續指因續、方便續、果續。因續者,心自性光明,從初住樂空明雙運,道亦明修 樂、空、佛像。在果位佛之時,有空法身、樂受用身、明曼荼羅輪幻化身,即有能獲得三身的威力,使三身種子住心。方便續,有成熟灌頂。成熟灌頂有四種,曼荼 羅先行。寶瓶灌頂曼荼羅者,明說彩色細砂、布面畫和身曼荼羅,以外境獲得立體壇場,這樣的曼荼羅無自、前差別,或者以任一共同方式修行供奉。

授灌頂者,內外流轉先行。灌頂分水灌頂、冠冕灌頂、金剛灌頂、金剛鈴灌頂、名號灌頂,即五明灌頂;禁戒、隨許、示教、出氣、讚頌為寶瓶灌頂。在隨秘、文殊菩提心曼荼羅授秘密灌頂,於巴噶曼荼羅授智慧灌頂,於勝義菩提心曼荼羅授四灌頂,這些叫“授”。

時輪業者,謂七入凡夫灌頂和四上灌頂,前者指水、冠冕、飄帶、金剛鈴、禁戒、名號、隨許等七種灌頂。上灌頂指弟子上灌頂,金剛阿奢黎主灌頂、阿奢黎大主灌 頂,這三種分寶瓶、薩、智、慧等四種灌頂,共十二種。這裡的寶瓶灌頂和其他寶瓶灌頂不一樣。 “寶瓶”者,名號所示,解脫道中生起次第,和變化生相應,使剎那生長,和溫濕生相應,使從種子手相上生長,和卵生相應,使從現證五菩提生長,和胎生相應, 啟請歌勸勉,使從虛空前放出。在一次現觀上死、中有、生三者淨罪方便齊全,法身、受用身、幻化身三道作,並且首次聯合主尊生長,從流轉會供曼荼羅勝王、念 淨細明點中覺悟,俱全三定,或念修,近修、修行、大修,而且必須具備瑜伽、隨瑜伽、極瑜伽、大瑜伽等四種瑜伽,念誦生起次第支和朵瑪、食物、悲憫、臥、 立、行道、供奉、供奉瑜伽等八支瑜伽,學習護摩和輪供。

圓滿次第,始初由龍樹次父子所傳,包括《金剛誦次第》、《所緣心次第》、《我加持次第》、《現證菩提次第》、《雙運次第》。佛智論師把這五次第歸納為《不 毀心明點》、《秘品明點》、《幻化各門明點》《法性智明點》等四明點瑜伽。阿奢黎金剛鈴認為,有《我加持次第》、《各種金剛次第》、《寶圓滿次第》、《雜 蘭巴拉次第》、《不可思議次第》等五勝樂次第。阿奢黎納波巴認為,圓滿次第有《續次第》、《密咒次第》、《智慧次第》、《秘密次第》等四次第,總攝一切道。 《時輪》和其他《續》都認為,執持各個收攝、靜慮、運氣、隨念、禪定、持風為六支瑜珈。總之,圓滿次第可概括為三種,一切相順,知視任何要點的根本脈, 氣、明點的瑜伽以所緣。用合氣、幻輪的方式專注自身中脈、猶如一切菩提心,用確定遍遮的次第認識隨貪四喜,以他身智慧道、身語功用和分別心不去分別,空色 大手印牽引不變大樂。如果生圓二次第獲得堅固,必行戒行,此中分有戲論、無戲論和極無戲論三行,或稱中脈行,空性行和遍勝行。戒的自性者,心升大樂,在依 靠外緣業手印的樂空禪定上,等味混合外樂苦的一切相,這樣能夠依行獲得成就。

果續分共同成就與殊勝成就兩種,共同成就中微小各種業次第有寂靜、圓滿、根、彎屈、殺、驅、分別、壓等八大業,中品成就有龍世間、寶劍、丸藥、眼藥、神藥、神行、金丹、飛瀧、隱身、土行等八大成就。大業持明者,與欲界本尊等緣的持明王。

殊勝成就分位能依密咒道獲得聖地,成就雙運身與究竟圓滿佛。佛者,四身五智事業等所攝。四身,即於法身,受用身和變化身上增加大樂身。

五智:法界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和成所作智。

事業者,與他乘所說相同,認為有不共種曼荼羅變化,把這些概括為七支和八自在。阿奢黎阿旺扎巴在《七支》、論著是說,圓滿受用與相合大樂無自性,由於慈 悲,圓滿續不斷和無滅。 《集密廣疏明燈》說:“若引廣續之理,有身自在、語自在、意自在、神變自在、遍行自在、隨欲自在、事業自在和功德自在。”其中後兩自在為隨欲自在功德自 在。

譯自塔爾寺《多羅拉他全集》

引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9c7ee0100hl17.html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1

心不造作:祈禱上師最單純最高深的方法


喇嘛給頓仁波切  著

    上師是來自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的證悟,其間的傳承沒有絲毫的毀損或間斷,如是意味著,我們對上師祈請之時,是對那覺悟的心祈請,上師是那覺悟的慈悲,具有加持力,能夠真正傳遞慈悲與法身的加持。雖然上師能夠將他所有的功德傳給弟子,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地生起這些功德,決定在我們的信心與對上師的祈請。

  對上師祈禱之時,並非是在對一般人的心祈請,上師不是表面所看起來的那個樣子,上師是那本初的心、慈悲的心與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這應該就是我們祈請的方向。既然上師是法身加持的持有者,他便成為不可避免的進入點,這是為什麼我們說,上師就像一道門,他讓我們進入加持之中、進入傳承之中,借著對上師祈請,這道門便能打開,以此來瞭解上師,才不會把他視為只是一個人。向血肉之軀一般的心祈請,只能帶給我們一般的領悟,這不是我們的目標。相反地,對上師祈請時,要能將他視為諸佛的具體顯現、諸佛的慈悲心與智慧心。以這種層次對上師祈請,才能借著上師的加持,達到我們要的結果。

  就如同擁有佛像或佛法經典,那是一種所依。在這個所依前,若能將它視為佛身或佛語的真正呈現,藉由這種恭敬的態度,能讓我們如實領受到佛與佛法的加持。如果能將所依視為佛的顯現,便能領受到佛的加持,這一切取決於我們的心境,上師也是一樣,他代表能夠帶來加持的所依。

  向上師祈請時,顯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這個人,而是對流經他的那股覺悟之心祈請如果是對一個人祈請,就會有所局限,所見將只是一個人的形象,只是一個具備某些能力、也缺乏某些能力的人。在上師與弟子的關係中,我們要運用這個“人的呈現”與“覺悟的心” 做連結,借著這樣的所依,才能領受到清淨無染汙的加持。因此弟子看待上師,若能超越他外在的形象,或許比上師具有什麼能力更重要。

  對上師祈請時,應把他當作是一切上師的具體顯現,而不是現在對這位上師祈請,等一下向那位上師祈請;我喜歡這位上師,對那位上師比較沒有那麼喜歡等等,像這樣的態度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深深地培養出強烈的信念——所有的上師是合一的,他們具有相同的本質,只是顯現不同。

  祈請時應體認到,我們所知道一切傳承上師眾,已包含在這位上師的呈現之中,而不應該讓自己傾向這種心態:“我向這位上師祈請,而不是那位,因為那位不是我的上師。”這類態度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態度已將實相劃分。對上師祈請時,並非運用才智上的、概念化的方式來祈請,呼喚一位上師,卻告訴其他上師眾留在原處。應具備這樣的智慧:一位上師所代表的,是無所不在的原始覺性,這是所有上師都具有的。

  一切的顯現都是來自于根本上師,一切都包含在上師之中——一切的本尊都是上師的投射、一切的佛都包含在上師之中,否定上師等同於否定一切的佛,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佛,能夠不依靠上師而證覺,由於成佛的潛能唯有依靠上師,否定上師就等同否定一切的佛,因此我們向上師祈請時,必須將他視為與一切的佛、一切的上師完全無別,直到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成為無別為止。

  對上師祈請時,並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有形體上,甚至可以理所當然地對不具形體的上師祈請,不讓我們有任何具體的參考點,只是把上師視為諸佛慈悲心的加持的顯現。用這種心境,敞開自己領受這種加持,讓它進入我們,應培養深切的信心,讓這種加持與上師所有的功德——亦即諸佛的功德,真正地傳遞給我們,若能如此生起充分的信心,便不需把上師當作是有形象的,不需思索其它的事物,甚至不再覺得需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師人的形體上:透過上師,我們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傳承上、集中在諸佛證覺的慈悲與加持上。因此,毋須用眼睛看到上師,或用嘴巴跟他說話,重點是以信賴與確信來對上師祈請,不具信心地誦祈請文是沒有用的。

  修持上師相應法若信心不具足,即使能將上師美好的形象清楚地呈現在心中,也不是真正的修持,而是錯失了要點。我們可以觀想上師的形象來作祈請,想到上師是如此這般的人,但這樣就像跟人建立普通的關係一樣,如果上師太老或太醜,便覺得不合意,上師年輕英俊的話,就覺得受到吸引,如此又是偏離了修行。

  對上師正確的態度,是對上師所代表的與上師所具有的加持有信心。這股信心與虔誠的力量,具有把上師化成光的作用,不管他在我們心中有怎樣的影像,我們已經將他作一種呈現。這道光融入我們,借著這種方式,領受上師真正的加持以及領悟這道光所代表的一切,否則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希望與刻意作為基礎,以這些態度來對待上師,投射到上師身上,期待上師對我們的希望有所反應。這些希望只不過是一種欲望,以及期待受到上師的肯定。這樣的修行結果,這種祈請,只會生起更多欲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依賴欲望。

  若能適當修持上師相應法,透過祈請,上師與我們的心將會完全地融而為一,安住在這種合一的境界,是禪修真正的意義,這樣的禪修能夠清淨我們生起的欲望中,不淨的一面,讓我們了悟,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是一非二。如此將能認識法性,也就是諸法的本質,正是這種合一。否則我們只是維持世俗欲望的形式,將這種欲望摻入修行,生起世俗的想法,對上師不清淨的想法,讓自己跟上師的關係折衷妥協。這樣的修行將產生更強烈的欲望,這種訴諸感情,不清淨的心境,將導致情緒更紛擾的修行。

  反之,若能適當地修持,讓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由於這種合一,將能使得一切生起或被引發的煩惱完全清淨,我們的心將從煩惱中解脫,不管煩惱有多強烈,它們終將於法性中,也就是在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合一中解脫。 ­

  在上師相應法的祈請中,我們在祈請信心的增長,更確信地來做更多的祈請。祈請很單純,只是將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結合,了達上師的心、自己的心與法身無別,一切只是心的真實體性。能將自己祈請的上師,視為三寶及一切上師、本尊、護法、空行母的具體化現,如是則足矣,如此一切都將是上師的顯現,一旦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便與這所有的呈現合一。

  這是對上師祈請最單純的方法,也是最深奧的。對上根與下根行者有各種不同的修持,但是把心保持沒有任何複雜的單純狀態,心不造作,這種自然的上師祈請法,是最高深的修行。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e25a0250100gntg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關於修行的成就


對一般修行人而言,由於追求的目標不同,所以最終獲得的成就也不一樣。獲得的成就分為三類: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剛乘的成就。


小乘的成就,是內心中對輪迴生起出離心,打破了三界六道輪迴的執著,斷除了煩惱障而獲得個人解脫,並證得阿羅漢果位。


大乘的成就,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對眾生生起同體大悲之心,而且達到初地菩薩至十地菩薩的道地,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而獲得緣起性空,離一切戲論的大境界,並證得圓滿佛果。


金剛乘的成就,是具備大乘條件的前提下,對「三根本」生起無比的虔敬心,而且具有將輪迴視為清淨的淨土,將一切眾生視為佛和佛母的清淨觀。並經過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的修持而證得智空雙運、悲空雙運、樂空雙運、明空雙運、現空雙運的至高無上大手印金剛總持的圓滿境界。


真正成就的標準是噶舉祖師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見、修、行、果 」。即:見為空性之智慧,修為光明無執著,行為無貪而恆常,果為無垢赤裸裸。所獲得的成就應以密勒日巴尊者的「見、修、行、果 」為標準,誰的相續中具備了正確無誤、至高無上的「見、修、行、果 」,誰就證得無上的成就。


無與倫比的岡波巴大師所說的修行的「四種竅訣」。即:心向轉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轉成智。真正的成就以岡波巴四法的竅訣為標準,誰的自相續當中具備這四種修證,誰就獲得至高無上的成就,這就是獲得大成就的一個正確標準。


手印傳承祈請文中也說:「虔敬即為修之首,專心即為修之身,出離即為修之足。」就像一個人需要具備頭、身體以及足一樣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備三種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亂、出離心。自相續中具備這三種要素的話,算是一種大的成就。


寧瑪派的祖師隆欽巴大師所說的,修行的「三個殊勝」即:前行發心、正行無緣以及結行回向。修行的成就以三個殊勝為標準,誰的相續中圓滿這三個殊勝,誰就證得圓滿成就,大徹大悟。


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所說的「三主要道」,是指修行者所修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三種法。哪三種呢?就是出離心、菩提心以及證悟空性。如果我們的心中具備出離心、菩提心以及證悟空性的話,就談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成就。


薩迦派祖師札巴堅贊大師所說的「遠離四種貪執」,是指:「若貪執此世非修行者,若貪執輪迴非出離心,若生起自私非菩提心,若生起執著非正見地。」我們修行的過程中能遠離四種貪執,這就是真正的成就。


噶當派祖師阿底峽尊者傳承的「隨念五尊法」,是指:隨念上師之上師瑜伽,身觀為自性本尊,口不離持咒,心不離空性見與慈悲心,以及功德圓滿回向。成就以隨念五尊法為標準,誰做到這五種法,誰就獲得無上成就。


止貢噶舉祖師止貢覺巴大師所說的「大手印五支」:一、菩提心修法;二、本尊修法;三、上師瑜伽修法;四、大手印修法;五、回向修法。修行的成就以大手印五支為標準,圓滿修行大手印五支的修行者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一旦我們相續中具備大德們所指定的這些功德成就的話,即使外在的奇特現象或吉祥的徵兆不出現也不要有絲毫的遺憾,因為外在的一切現象皆是虛妄的。


我們應該時時刻刻依大德們的殊勝教言來衡量自己內在的修證成就,我覺得這是最保險、最可靠的。


成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含義,用在初學者的身上不太恰當。但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怎樣才算是學佛、修行後取得的一點進步呢?


比如說學佛人和沒有學佛的人之間的不同,就是沒有學佛之前,多數人都非常散漫,比較容易放縱,也經常 會生起煩惱,喜歡造惡業等等。而且自己也不覺得這樣做是不對或是不應該的,不但沒有後悔之心,還會覺得自己精明強幹。但進入佛門學佛以後呢,就非常清楚哪 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如法,哪些是不如法;哪些做得對,哪些做錯了。一旦瞭解了善與惡,對與錯之後,就不再像沒有學佛 時那麼隨心所欲。因為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而精進地斷惡行善,自然而然地謹慎取捨因果,這就是初學者所取得的進步。沒學佛之前我們是絕對不會這樣謹慎或反省 的,這就是學佛的人和沒有學佛的人之間存在的差異,這談不上是成就,但應該可以算是得到三寶的一種加持感應。


我們學佛以後經過修持,行為上會自然遠離殺生、偷盜、邪淫的身不善業,並能做到放生、佈施、持戒的身 之善業,這就是行為上所達到修持的一種進步;經過修持而言語會自然遠離妄語、挑撥離間、惡口、綺語的口不善業,並能做到誠實、促進和諧、說話溫柔、誦經念 佛的口之善業,這就是言語上所達到修持的一種進步;經過修持而思想會自然清淨遠離貪慾、嗔恨、邪見的意不善業,並能做到少欲、生起慈悲及樹立正見的意之善 業,這就是思想上所達到修持的一種進步。


所以是否獲得成就主要看自己內心的修證,佛法絕對不是衡量他人過錯的工具,而是調伏自己野心的殊勝對治,更是自覺覺他的圓滿方法,因此我們應該經常反省自己。通 過觀察自心就會發現以前我們的我執特別強,煩惱特別多,業障特別重,習氣特別深,動不動就會生氣。接觸各式各樣的團體時,也會因為看到這樣那樣的事情而起 煩惱等等。但經過長期不中斷的修持,現在這些污染逐漸沒有了。我執也減輕了,煩惱也不起了,習氣也斷掉了,妄念也越來越少,造惡業的想法也自然停止了。並 且心裡一直想著幫助他人的一些事情,在看一些經典或聞思佛法時法喜充滿,自然領悟到其道理。而且不僅僅是明白佛法的內容,還能做到一些身體力行的實修。在學佛修持的過程中,對三寶生起信心、虔誠念佛、保持正念、愛護眾生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得到三寶加持的感應,也是修行進步的一個表現。


真正達到一定程度上修行的進步,是經歷各種苦樂的感受,或者在生活上遇到不幸或倒霉時,對三寶沒有任 何抱怨。不失望,沒有失去信心,且心中仍然會生起對三寶無比的信心。當看到輪迴中的榮華富貴時也沒有任何留戀,會自然生起出離心。一些眾生無緣無故的傷害 我們或指責我們時,我們也不起任何嗔恨,反而會對眾生生起慈悲心。我們眼前的萬事萬物,形形色色的誘惑出現時既不貪執,又不迷惑,常常能保持視為如幻如夢的一種境界,這就是一個真正進步的表現。如果常常能做到這樣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不中斷地精進修持的話,就像是爬樓梯一樣,行菩薩道的次第逐漸圓滿,一步一步接近乃至達到至高無上的成就。


如今很多半信半疑的學佛人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成就,他們將成就視為一種表相上的殊勝奇景或吉祥的徵 兆來對待。比方說頭頂上是否發光,虛空中是否出現佛菩薩或各種瑞相。功課特別精進時有沒有做一些吉祥的夢,打坐時心中是否產生一些特殊的覺受,身上的疾病 有沒有減輕。有些人會想家裡有沒有發財,老公有沒有陞官,子女有沒有取得好的成績,甚至有些人還會想股票有沒有賺錢等等。如果這些事情比較成功時,就認為 這些都是佛菩薩的加持或修行的成就。學佛的目標總是期盼著世間的美好出現,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修行的過程中內心沒有平息煩惱,出離心和慈悲心沒有任何增長,無法戰勝我執的大魔,即使出現了各種瑞相又對我們有何用呢?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雖然相當一部分的修行者成就時,的確會出現一些奇特的現象或吉祥的徵兆,但也不能完全以這些來判定內 在的成就。因為這些奇特現象或吉祥的徵兆並不是修行者內在的不共功德,而是修行者順便附帶的外在的功德,對他而言這些都是可有可無的。而且這些外在的功德 連外道都能做到,經過他們的苦修,身上也會發光,心中也會產生喜樂的覺受,也會示現各種各樣的神通,也能夠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但他們仍然束縛在輪迴的 苦海中,一樣的迷惑,一樣的受苦受難,無法獲得解脫。


所以佛教將這些奇妙現象或吉祥的徵兆等,稱它為共成就,也是世間的成就,更是有漏的成就。因此我們絕對不應該以外在的奇妙現象或吉祥的徵兆來判斷自己的內在成就,以及是否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些都不能代表你獲得成就。


從前印度有一位修學大乘佛法的出家人,名叫日光比丘,他是一位專心為救度眾生成佛,而出家學法的比 丘。自從他出家以來,非常用功的修學佛法。有一天,因為他修持功德力量所致,魔王的宮殿自然振動。魔王觀察搖動的原因,知道是這位日光上人修行即將達到成 就的關係。魔王想:「怎麼辦呢?我如果不設法阻止這位日光上人學法,不久的將來,我的世界就會太亂。」於是魔王就變成釋迦牟尼佛的形相,來到這位日光上人 修行的山洞,在對面空中,身上放光,完全與佛一樣,令這位日光上人得見。這位上人看見了佛非常高興,魔王說:「你修行已經圓滿了,不用再修行了。你可以做 你想要做的事情,不必再考慮戒律因果的問題。我每七天會來看你一次。」說完話就不見了。


這位日光上人,很相信魔王的話,他很高興,馬上就下山不再學法修行了。他相信魔的話,對因果戒律全部 放棄,到處作亂。每過七天,魔王變化的佛就對他說:「你做得很好,你已經到佛地了,隨時可以跟我說話,你的罪業因果不必再考慮了。」魔變化成佛,每次都是 這樣說。這位日光上人認為:他本人已經修行成就,達到佛地,見佛成佛了。就越來越相信魔的話,越來越亂,對於殺、盜、淫、妄、酒,無所不為。魔王看到這位 日光上人,已經聽他的話顛倒了,魔王就很放心,高興地告訴魔眾說:「我們的魔世界,已經得到平安,又多了一個有力的子孫。」


有一天,這位日光比丘的上師外出,道經當地,順路來看他。上師說:「你不學佛法,到處作亂,又不聽上師的話,你有大罪業。」弟子說:「上師啊!我已達到佛地成佛了,我做什麼都無罪無業。」


上師說:「你這個飯桶!初步的佛法尚未瞭解,你還說什麼『達到佛地』?」弟子說:「不同嘍!我每七天 都能夠見到佛,跟佛談話,就像我跟你談話一樣,什麼都可以談!而且佛對我說,我已經達到佛地了。上師啊!你有什麼話需要跟佛講?你跟我講,我替你向佛 說。」上師心裡想:「他已經遇到魔害,著魔了。我現在怎樣跟他講,他也不會聽的,因為他已經失去了理智,沒有自心判斷的能力。」上師想了一個辦法說:「你 要見佛的時候,我跟你一同去見佛好不好?」弟子說:「這我想先問佛才可以。」日光比丘下次見到了魔變成的佛,就問佛說:「我的上師也想來見您,可不可以 呢?」這個魔知道,他的上師對密宗咒法的本領很高,馬上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我跟他沒緣,你也不需要跟他,因為你已經達到佛地,沒有你要學的法 了。」


後來這位弟子,看到了上師說:「你與佛沒緣,我跟你沒有可學的了,請走吧!」上師搖著頭想:「救弟子 是我的責任。」於是上師對弟子說:「我和你已經有多年的師徒感情了,我送你一個紀念品。」上師就拿出一個火漆做成的圓珠,送給弟子說:「這顆珠子是我最好 的朋友送給我的,你帶在身邊,就不會忘記我了。」上師又說:「你看到佛的時候,應該要誠心誠意地恭敬佛,感謝佛給你這麼多的教授。你下次見到佛的時候,最 少要向佛叩三個頭。但是佛很客氣,可能不接受你的禮拜,但你一定要叩頭,表示感謝佛的恩德。這一句話你聽我的,好不好?」日光比丘說:「這個很好!佛的大 恩大德,我應該叩禮拜,他不接受,我也要勉強叩頭!」


第二天,這位日光上人又見到了佛,就對佛說:「我能達到佛地,都是您的恩德。今天我向您叩個三頭表示 感謝。」第一次叩頭兩膝著地的時候,這個魔就站不住了。魔說:「不!不!不!不用叩頭!度眾生到佛地,是佛的責任。」這位日光上人虔誠地表示感謝佛,繼續 下拜,當兩膝和手放在地上,正要全身拜下的時候,這個魔看見這位上人的身上,發出很強烈的火光。魔非常的恐懼,正想下來阻止他叩頭,可是他已經拜下去了。 他的頭一碰到地,身上的火光內,現出千千萬萬的金剛塵消滅了這個魔王。這時,日光上人已經暈倒在地上。


等他清醒過來,大聲呼叫佛的名號,可是已經看不見佛了。這時,他的上師出現在他的身邊說:「你所看見 的佛,以後不會再來了。因為你所見到的佛,不是真佛,他是魔變成的。我給你帶在身上的大圓珠,是鐵發金剛的密輪,它能碎滅萬魔!當你叩頭的時候,魔鬼擋不 住就粉碎了。」上師說:「你還沒有能夠見到佛的成就,你想要到達佛地,應該重新用功,研究教理,求學密法。」這位日光比丘就依教奉行,跟隨上師修學密法, 後來得到大成就,成為很著名的大上師。


所以我們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修行佛法時所出現的表相無論多麼的奇妙或殊勝,也無法判斷奇妙現象的 好與壞。修行越久越會出現這些奇妙現象,修行越高越會發生種種障礙。這也許是一種修行者的挫折,也許是一種對修行者的考驗。就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 待,那它就會變成什麼樣。密勒日巴尊者說:「男女妖魔及羅剎,未悟之時為魔怨,能作各種中斷障,若悟妖魔成護法,能予各種之成就,究竟義中魔亦空,說為窮 境分別處。」又說:「究竟金剛真言乘,無上瑜伽續部雲,諸界集聚於脈故,顯現外境諸魔相,若不了知彼為幻,全由自身之所顯,執以為實甚愚癡。」雖然日光比 丘發心既清淨,修行又精進,但他面前出現奇妙現象時,由於缺乏見地,所以不知道這些顯現是全由自心所顯,而執著為實有,因此遇到魔害,著魔了。


我們初學者更應該謹慎。我們經常發現很多老居士非常執著於表相,特別過分地在乎這些奇特現象,這就是 修行上最大的束縛。雖然《金剛經》與漢地緣分很深,流傳於漢地的歷史悠久,且大多數學佛人都念誦其經,並能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但還是有一 些修行的居士對表相的執著變得越來越大。經常出現一些居士,他們對某某上師很自豪地說,他修某某法時出現如此如此的奇妙現象,他在禪定時產生什麼什麼樣的 特殊覺受等等。但很少有居士會說,他修了什麼什麼法後我執如此如此的減少,對治煩惱上起到如何如何的幫助作用,生起出離心或產生慈悲心方面如此如此的提高 等等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金剛經》如此的殊勝,提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裡都說得那麼清楚了,但還是在少數居士身上起 不到任何作用,仍然執著地追求奇特現象的出現。甚至有些居士越修執著就越強烈,修行的時間越久我慢心越大。就像岡波巴大師所說的,「法不如法,法反而成為墮惡道的因」,修行沒有使自己的的貪嗔癡慢疑減少,反而使五毒增加,五毒增加就是墮惡道的因。真是可怕!


我們應該相互提醒,我們佛弟子應彼此督促,踏上解脫的道路,且順利圓滿地證得佛果是我們所有佛教徒的共同目標;依靠大眾的力量來令佛法長久住世而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是我們所有佛弟子們的共同責任。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簡易方便的觀音心咒施食法(轉貼)~

         

簡易方便的觀音心咒施食法

 

 最極簡便,念幾遍心咒即可,人人可做。

 丹真絨布上師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時,唸誦觀音菩薩心咒數遍,吹氣於幾粒白飯,然後佈施出去即可。

 觀音心咒佈施餓鬼

 任何食物念(嗡嘛呢叭咪吽)或(嗡嘛呢叭咪吽舍)丟於任何地方【同時觀想食物化為無量大的餓鬼能享用的甘露】

 ◎任何吃剩的食物(含肉類,剩便當,仍至發黴的食物食念六字大明咒七遍,丟於任何地方,仍至廚餘桶都可以!

 ◎在餐廳吃不完的食物,念六字大明咒七遍,雖未經手丟於任何地方,也可以!

  ◎乃至一切不淨的食物施食都適用於念六字大明咒施食!

 

 註:觀音心咒佈施餓鬼是最方便的方法,我用了這個方法後,就不怕吃不完的食物浪費掉,在我們這裡很少人不會念嗡嘛呢叭咪吽,所以很容易推廣給對方施食,有時候我去飯館吃飯,我會告訴廚房內的人要他們將食物丟於廚餘桶前請念嗡嘛呢叭咪吽,這樣食物會化很多,除了足夠餓鬼吃外還,可以使餓鬼捨離鬼身,祂們會報恩的,部份都很認同與歡喜去做!

 ——————————————————————————————————

以下摘錄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開示

 

在倒剩飯剩水、丟口水鼻涕鼻血、大小便等之時,唸誦觀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舍,將其佈施給常時飽受飢渴巨苦的餓鬼道眾生,因觀音菩薩及心咒的加持,即使一粒米一滴水,也會利益恆河沙數的餓鬼。

不論出家人還是居士,自己有一些食品的時候,應該經常念一些觀音心咒佈施餓鬼。當我們吐口水或丟鼻涕之時,甚至大、小便時,都有成千上萬餓鬼在準備食用,所以念一些觀音心咒,對他們會有很大利益。因為有些餓鬼因業力的關係,乾淨的食品沒辦法享用,只能享受不淨的東西,而且爭奪得很厲害,如果念觀音心咒加持,可使它們各個有份,減少爭奪,少受一些痛苦。   

有些餓鬼眾生,瘦骨嶙峋,整個身體就如同燒焦的枯樹一樣,只剩下了皮包骨,沒有一點血肉,皮膚鬆弛,猶如一件衣服,它們活也活不成,死也死不了,非常地可憐,以業力未盡一直都須感受這樣的痛苦。  

有些沒有福報的餓鬼連膿血等不淨物也是無法得到,稍有福報的餓鬼才能少少得到一些。還有些餓鬼所食用的,是一類病人所生腫瘤裡流出的膿和血,以及一些不淨水,除此以外沒有可以食用的。法王如意寶在新加坡時,有一次流鼻血,上師讓侍者立即將血與糌巴和合作成食子,扔到大海裡,為那些沉在海洋裡的餓鬼眾生作回向。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身上出些血或者出一些膿時,都馬上以糌巴和合作成食子,唸咒加持後佈施餓鬼。尤其是作成強哇(一種佈施用的食子)是最好的,因為強哇的形狀,很多餓鬼可以直接享用。

所以,我希望你們以後哪怕是倒一些洗臉水時,也應該念一些觀音心咒,這樣可以利益很多餓鬼。

觀音菩薩之所以化作大慈聖者賜予他們安樂,就是因為餓鬼之苦非我們平常人所能想像,也並不是平常人能受得了、忍得住的。像外障餓鬼數百年中連水名也聽不到,看到果實纍纍的綠樹,由於業力所感,走到近前樹都已乾枯成木柴了,又看到許多鮮美的飲食及妙欲受用時,走到近前,卻變成許多手持兵器的人守護著,驅趕並毆打他們,非常痛苦。內障餓鬼咽喉細如針眼,腹部大如盆地,從來都是空腹,一旦喝進一點水,到了晚上要卻感受內腹燃燒之難忍痛苦。特障餓鬼的身上寄生著許多小餓鬼啃食他。

此時,我們各自觀想一下,且不說去感受這些痛苦,甚至是一頓飯不吃或吃晚了一點,一天不喝水或是肚子內發燒,身上有一個小蝨子或螞蟻咬自己,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但是正常的人都能自己很快解決,而這些餓鬼們由於業力所感根本無法解決,就連室樓多尊者當時出遊到餓鬼界時也找不到水,只有像觀音菩薩這樣具有廣大清淨願行的大菩薩,才有大神通力為他們降下甘美的飲食使他們滿足。有的餓鬼幾百年惱亂他人都得不到解脫,一旦聞得觀音菩薩聖號後就能立即得解脫。

 可見,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施水施食乃至隨意吐一口口水或不小心掉下了食物都要習慣於念觀音聖號或心咒作加持,若路過荒無人煙的地方或草叢、樹林時,都應該念觀音聖號或六字大明咒,無意中會利益很多餓鬼的,承觀音之大慈力,餓鬼等獲得利益肯定是無疑的。

一團再好的食物掉在地上都不應撿起來自己吃,而應念「嗡嘛呢叭美吽」施 於灶邊或牆角下的餓鬼。一般的寺院中每天晚課時都作蒙山施食施於餓鬼,南方城鄉大部分地方有這樣的習俗:晚上不作聲,施一點東西在路口或一個固定的地方,念一些觀音名號。這些僅是我們凡夫人平時力所能及的,而觀音菩薩不僅僅是賜予飲食,並且賜予他們善妙的天人身體,使他們離開餓鬼道,究竟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觀音菩薩對餓鬼眾的恩德。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索達吉堪布最新法寶:《助念往生儀軌》【加持無量,切莫等閒視之! 】

(索達吉堪布近日將為此製作“生死救度”視頻,為亡者播放加持巨大,具信者也可由視頻等到此法傳承。敬請關注堪布的弘法網站最新消息: http://www.zhibeifw.com/index.htm
助念往生儀軌
 

助念者以清淨心、悲憫心,在臨終者或亡者面前,觀想十方諸佛放光加持,自他切莫哭泣等。若條件允許,則應於亡者頭頂上方,擺設佛像、佛經等三寶所依,並供養燈、水、香、花、果等。之後與大眾一起念誦:
 
一、皈依(三遍):

南無革熱雅(皈依上師)
南無布達雅(皈依佛)
南無達瑪雅(皈依法)
南無僧嘎雅(皈依僧)

二、發四無量心(一遍):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發四弘誓願(一遍):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三十五佛懺悔文(一遍):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旃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花光遊戲神通佛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炎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鬥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
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複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

五、阿彌陀經(一遍):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nou(上少下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
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六、心經(一遍):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七、誦佛菩薩名號(各三遍或七遍):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無憂最勝吉祥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法海雷音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藥師琉璃光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頂禮、供養、皈依文殊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地藏王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彌勒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觀世音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除蓋障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金剛手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普賢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虛空藏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八、誦咒(各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

釋迦牟尼佛咒: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
金剛薩埵咒:嗡班匝兒薩埵吽
阿彌陀佛咒:嗡阿彌德瓦阿依斯德吽舍
寂猛百尊咒:嗡阿吽波的智達嘛哈蘇卡加納達杜阿嗡熱勒熱勒吽久吽
六道金剛咒:啊阿下薩嘛哈
聽聞解脫咒:阿比甲當嘎
本覺大密咒:嘛嘛郭林薩敏達
不動佛咒:那莫Ra那札雅雅嗡剛嘎訥剛嘎訥若匝訥若匝訥卓札訥卓札訥札薩訥札薩訥
札德哈那札德哈那薩瓦嘎瑪巴讓m巴Ra訥美薩瓦薩埵難匝索哈
地藏滅定業咒: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
七佛滅罪咒:離婆離婆帝求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毗黎你帝摩訶伽帝真陵乾帝
莎婆訶
往生咒: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利哆毗迦蘭帝阿彌利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訶
觀音菩薩咒(若時間允許,則盡量多念):嗡嘛呢叭美吽舍
 
九、經文偈頌(各一遍或三遍):

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十、中陰願文(蓮花生大士造):

(一)向諸佛菩薩求助之願詞(三遍):

在自己即將死亡之際或於平時,應向諸佛菩薩求助。具體內容為:
於三寶前敬獻真實圓滿供品與意幻供品,手持妙香,並以強烈信心作如下猛厲發願:
安住十方之諸佛菩薩,具大悲者,具大智者,具明眼者,具大慈者,眾生救主,祈以大悲蒞臨於此,享用此等真實圓滿與意幻供養。
汝等大悲聖尊,擁有不可思議之遍知智慧、大慈大悲、所作事業與救護之力。
汝等大悲聖尊,於“某某(亡者姓名)”自此世界前往他方世界,辭別此世、作大遷移、缺失友伴、苦不堪言、無依無怙、舉目無親、此生隱沒、投生他道、走進黑暗、慘墮險地、深陷密林,為業所驅、遊蕩荒野、漂泊重洋、業風吹送、漫無目的、入大沙場、大魔所纏,於閻羅卒生大驚懼,以業墮入來世,不由自主、孤苦伶仃、獨自前行之際,願汝等大悲聖尊為“某某”作無皈依處者之皈依處、怙主、救助者,從中陰幽暗中獲得救護,從業力赤風中得以迴轉,從閻羅大畏懼中得到救援,於中陰大關隘中獲得護送。
願汝等大悲聖尊此時大悲無有枯竭,擔當援軍,不捨眾生於三途,令其不失犯誓言,迅速發出大悲之力。祈請諸佛菩薩為“某某”所發之大悲方便威力永不消減,以大悲攝持,令眾生不為惡業所驅。
祈請三寶拯救中陰苦難!

(二)中陰救畏願詞(一遍):

嗚呼! 吾壽引業窮盡時,
此世親眷無助益,獨自踽踽漂中陰,
寂猛佛發悲力已,願除無明深幽暗。
別離密友孤身行,自境空影現形時,
諸佛發出大悲力,願無中陰驚怖難。
顯現明慧五光時,無畏無懼知自現。
顯現寂猛色身時,自信無恐識中陰。
感受惡業苦報時,願寂猛佛掃諸苦。
法性自聲雷鳴時,願成大乘妙法聲。
無怙跟隨業行時,願寂猛佛佑吾等。
感受習氣業苦時,願現明樂三摩地。
化生有之中陰時,願無顛倒魔授記。
何處以心能至時,願無惡業迷亂怖。
兇惡猛獸咆哮時,願成六字之法聲。
雨雪風暗所驅時,願
見明慧之天眼。
同類中陰諸有情,願無妒忌生善趣。
飢渴煩惱交迫時,願無飢渴寒熱苦。
若睹來世父母合,願見寂怒之父母。
投生自在能利他,願得相好殊勝身。
吾獲來世妙男身,願見聞者速解脫。
一切惡業不跟隨,願諸福德隨且增。
何處投生諸生中,願見宿世之本尊。
初生通言行念宿,願得不忘陀羅尼。
大中小之諸功德,願稍見聞即通達。
生於何處皆吉祥,願諸眾生得安樂。
寂怒佛汝身如何,眷屬壽命及剎土,
殊勝善妙相如何,願我等亦如是成。
普賢寂怒大悲心,法性清淨諦實力,
咒師專修之加持,願所發願如是成。

(三)中陰度險願詞(一遍):
頂禮上師本尊空行諸尊!祈以大慈作引路,
吾因迷漂輪迴時,祈請傳承師指引,
不懈聞思修光道,佛母空行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愚癡輪迴時,祈請毘盧遮那佛,
引往法界智光道,空自在母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嗔恨輪迴時,祈請壞有金薩尊,
引往圓鏡智光道,佛眼佛母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傲慢輪迴時,祈請寶生佛父尊,
引往等性智光道,瑪瑪各母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貪戀輪迴時,祈請壞有無量光,
引往妙察智光道,白衣佛母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嫉妒輪迴時,祈請壞有不空成,
引往成作智光道,誓言度母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習氣輪迴時,祈請持明勇士尊,
引往俱生智光道,佛母空行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因猛迷現輪迴時,祈請寂猛諸佛尊,
引往遣除怖畏道,怒空自在做後盾,
祈度中陰怖狹道,送往圓滿正覺位。

嗚呼!
虛空諸界不為敵,願見藍色佛剎土;
一切水界不為敵,願見白色佛剎土;
一切地界不為敵,願見黃色佛剎土;
一切火界不為敵,願見紅色佛剎土;
一切風界不為敵,願見綠色佛剎土;
一切虹界不為敵,願見佛種種剎土;
聲光光芒不為敵,願見寂怒浩瀚剎;
願知諸聲即自聲,願知諸光即自光,
願知光芒自光芒,願悟中陰之自性,
願能現前三身剎。
 
(四)六中陰根本頌(一遍):

嗚呼!
此生中陰現前時,壽命無常斷懶惰,
趨入不懈聞思修,現心轉道現三身,
僅獲此番人身時,絕非悠閒散漫時。

嗚呼!
夢之中陰現前時,不作放逸愚躺臥,
無散正念性中住,依夢修煉幻光明,
莫若旁生酣痴眠,應當夢明融合修。

嗚呼!
禪定中陰現前時,斷除懶散迷亂眾,
無散無執離邊住,當獲穩固二生圓,
棄離瑣事專修時,勿受煩惱迷亂牽。

嗚呼!
臨死中陰現前時,於一切法斷貪執,
憶念竅訣無散住。自明遷往無生界,
臨離有為血肉身,了知無常幻化性。

嗚呼!
法性中陰現前時,於諸現象斷畏懼,
認識諸現皆自境,當知悉為中陰相,
將遇重大關要時,莫畏自現寂怒眾。

嗚呼!
有之中陰現前時,心存專注之期望,
精勤銜接餘善業,阻止胎門憶回遮,
乃需真誠淨見際,觀佛父母斷嫉妒。
忽視死亡拖延者,頻忙此生無義事,
此生空返極荒謬。真正急需乃正法,
此時此刻何不修?成就上師如此言,
師教若未存自心,豈非自欺自己者?
祈願至尊三寶救度中陰之劇苦!

十一、略極樂願文(一遍):

誒瑪吙!
奇哉佛陀無量光,右側至尊觀世音,
左側勇識大勢至,無量諸佛菩薩繞。
稀有無量之安樂,名為極樂彼世界,
祈願我等命終時,不隔他世即往生,
面見彼佛阿彌陀。如是我發之此願,
祈禱十方佛菩薩,加持無礙得實現。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成就所願咒:達雅他班匝治雅阿瓦波達訥索哈

十二、普賢行願品(一遍):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密,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世
,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服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近年來,漢地許多人為亡者助念時,缺乏一套系統完整的念誦儀軌。儘管歷來高僧大德們對薦亡超度有諸多教言,但內容大多為持誦阿彌陀佛聖號,不一定能普澤不同根基的眾生。鑑於此,本人翻閱大量經續論典後,編集了這一《助念往生儀軌》,其中皆為諸佛菩薩之金剛語,對亡者之利益,絕對真實無欺。
要知道,在亡者臨終的有限時間內,對其助念極為關鍵。 《地藏經》雲:“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故大家最好能於四十九天內,每天誦此儀軌,盡量行持念佛、放生、吃素等善法。《地藏經》中也說:“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倘若自己條件具足,還應在此期間,每天念誦《金剛經》、《地藏經》、《極樂願文》或《聞解脫》等教典,如此則對亡者利益不可估量。
此儀軌念誦簡單,且加持無量,無偏適用於顯密、藏漢各大宗派,望有緣者莫等閒視之!

釋迦沙門索達吉於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2009年12月10日

引用: http://www.zhibeifoguang.org/bbs/viewthread.php?tid=4923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索達吉堪布】—為臨終者獻愛心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給大家講的內容是臨終關懷。臨終關懷的範圍比較廣泛,既有世間的慈善人士對臨終者的善行,也涉及到佛教的助念、超度等內容,這次我們主要圍繞佛教來闡述這個問題。

現代臨終關懷運動起源於西方。 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倫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臨終關懷機構。此後,這項事業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重視,現在全球有七十多個國家建立了臨終關懷機構。中國的臨終關懷事業也在開展中,從2001年開始,香港李嘉誠每年捐資2500萬元,在全國15個省市設立了20所臨終關懷的服務機構。

臨終關懷旨在對處於生命晚期的人提供最後的安慰和關懷,通過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士的幫助,對臨終者的身心做有限的調整,使他們以較小的痛苦度過生命的最後階段。臨終關懷也包含心靈的安慰,如國外的基督教就積極參與臨終關懷事業,經常派牧師為臨終者提供幫助,以便使他們順利地往生天國。

雖然世間的臨終關懷是一種善舉,但站在佛教的高度來看,這些關懷只是暫時的,並不能從究竟上解決問題。只有通過佛法的方便,才能讓人們暫時遠離身心的痛苦,究竟往生清淨剎土,獲得出世間的聖果。因此,佛教的臨終關懷才是最圓滿的。

客觀地說,現在全社會對臨終者的關懷還不夠,尤其對瀕臨死亡的老人更是不太關心。我們不能僅在口頭上關懷臨終者,更要在實際行動上關懷臨終者。世間往往是這樣:如果誰家生了一個寶寶,全家人都欣喜若狂,好像降生了小天子一樣;可是有些老人和長期臥床的病人臨死時,卻沒有一個人去關心。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臨終者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以後再也不用求他了,所以沒必要為他做什麼。即便為他做一些事情,也不過是出於傳統習俗,隨便應付一下就完了。實際上,這種態度是不合理的,古人說“事死者,如事生”,我們應該像對待活人那樣對待死者,凡是該做的事都要努力做到。

 這幾年以來,我們一直倡導佛教徒要關心臨終者,並以“愛心小組”的形式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助念團和臨終關懷小組,為臨終者做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事情。很多人對我說,他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現,在人們的身邊有很多可憐的老人,有些即將死去,有些已經死去,這些老人非常需要關愛。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一定要關心這些可憐的老人,這有很多必要:一方面這些老人能得到安慰,另一方面這些老人及其家人感受到佛教徒的愛心後,也會對佛教產生好感和信心。

因此我想,今後不管在哪裡遇到死人,大家都應該不分種族、地域,主動以佛法進行幫助。 1986年,我到阿壩州的一所寺院去安居,在安居回來的路上,我看見一輛班車翻了,傷員被送往醫院治療,而死人就擺放在路邊,周圍連一個念經的人都沒有。當時沒有人請我,但我主動為亡人修破瓦法、念《普賢行願品》。在《西藏生死書》裡也有這樣的事:一個人被車撞死了,有位路過的出家人馬上為他念經超度。佛教的經咒不論從誰的口中念出來,對亡人都有利益,所以出家人和居士今後要主動為亡人念經超度。現在有些人念經超度是有條件的——如果別人祈請或者有供養才去做,否則就不去做。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在大悲心的推動下,無條件地為亡人作法布施。

自從菩提學會建立以來,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很多人能不能改變對亡人的態度?說實話,現在漢地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佛教徒,為亡人做的事情遠遠不夠。在我們藏地,對於如何為臨終者念經,死後四十九天作哪些佛事,怎樣處理亡人的屍體和骨灰,去世一周年後作什麼佛事……在這些事情上特別講究。從一方面看,這是藏族的一種傳統,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佛教行為,對亡人有很大的利益。可是漢地的人們非常缺乏這種行為。

人死的時候,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離開,在那個時候,錢財、地位、受用都沒有用,唯有正法最有用,可是很多人卻不重視以正法來利益亡者,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後,一處理完屍體就沒事了,好像家裡的畜生死了一樣。更有甚者,有些人不但不為亡者做善事,反而跟隨一些民間的陋習為亡者殺雞宰羊,不僅浪費財產,還造下了很多惡業。很多佛教徒都是如此,不信佛的人就更不要說了。看到、聽到這些不如法的事情后,確實非常令人傷心。我希望大家以後要去除這些陋習,盡量讓亡者的命運有所改善,否則有的人雖然來到了人間,也遇到了佛法,但在最關鍵的時刻卻沒有得到佛法的利益,這是很可惜的。

大家應該清楚,在短暫的幾十年之後,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死亡。當死亡到來之際,自己辛勤積累的財產要留下,親朋好友也要留下,此生的一切都要留下,縱然那時自己依依不捨,也將獨自一人、兩手空空地離去。有時候一想起死亡的悲慘情景,確實感到非常害怕。如果不想的話,每天迷迷糊糊、得過且過,好像也沒有什麼,可是一想到死亡的那一幕,再想想自己造了什麼業,用什麼來應對死亡,內心自然就會產生恐怖。學院有些道友說晚上害怕出門,不敢出去打水、上廁所,但我想晚上的恐怖不算什麼,死亡的恐怖才是最可怕的。而要遣除死亡的恐怖,唯有依靠佛法的力量。因此,一方面自己平時就要好好修行,這樣到時候就會很方便;另一方面,如果有他人的助念和超度,那時也會有解脫的希望。

 藏地這方面的竅訣非常豐富。比如在密宗的中陰法門裡講到,當中陰境界現前時,如何通過認識本性等途徑而獲得解脫。以前我給得過灌頂的部分人介紹過這些內容,但此次我們面對的是一般的佛教徒,所以主要介紹顯宗的教言。

今後大家看見亡人一定要去助念,不一定別人邀請之後才去,自己應該主動發心。很多人不願意為別人念經超度,我覺得這是不對的。這些人自己特別怕死,但對別人的死卻漠不關心。古人說:“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有些人就是這樣,見到別人死,心裡像著火一樣著急,但這不是為他人著急,而是害怕死亡降臨到自己頭上。其實這些人的心量應該放寬,除了關心自己,也要關心他人。

當然,死亡肯定會輪到自己,所以我們自己提前也應該有所準備。平時要經常考慮:如果死亡真的到來,我該如何應對?死亡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人死於交通事故,有的人死於火災,有的人死於水災,有的人死於地震,有的人患急病而暴死,有的人長年疾病纏身而慢慢死去……無論如何,如果我們提前有所準備,有一些佛法的體驗和修證,臨死時就會比較有把握。

 有些禪宗和密宗的修行人因為平時修行有素,所以死亡時非常自在,對他們來說,死亡只是換一個身體,是解脫的最佳途徑,可以趁此機會前往清淨剎土,因此他們對死亡非常歡喜。當然,這樣的境界對一般人有一定的困難,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對死亡有所
備,同時也應幫助其他人度越死亡的險關。

那我們應如何開展臨終救度呢?下面對此詳細闡述。

如果要展開臨終救度,首先一定要有組織。現在有的人死了,第一天聚集一些道友念一點經,第二天以後就再沒人去唸經了,這種無組織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應該由家人、親友或有能力的佛教人士負責,安排好一切法事活動,比如在四十九天裡,今天誰念經、明天誰念經,一點都不能馬虎。我們學院的道友去世的時候,都是由所在班級的法師安排,從死亡那一天開始,七天內由各個班級不間斷地為他念經,同時還要另行安排四十九天的佛事。但我看到外面不是這樣,很多人死後都沒有很好地安排,參加助念的居士們念得也不正規,隨便念一兩天就不念了,亡者的家人也無所謂,處理完屍體後,到寺院作一點佛事,隨便放一點生,以後就不做什麼善事了。

有些人對薦亡佛事之所以不重視,可能是認為:我的家人死得非常安詳,肯定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所以不用再安排很多佛事。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很多大成就者圓寂後都需要四十九天的佛事,你的親人為什麼不需要?所以,如果有些人真的關心死去的親人,就一定要為他們安排好佛事。
人死以後,必須等身體完全冷卻,才能移動身體或者換衣服,最好在二十四小時內不要觸碰死者。應該把亡者放在清淨的地方,如果條件具足,可以專門騰出一間房子放屍體。在屍體沒有處理之前,一直在那個房子裡念經;屍體處理完以後,每天也繼續在那個房子裡念經。

還要提醒一點:屍體最好用布蓋上,我看到有些屍體上面什麼遮蓋都沒有,別人看到死者的臉特別害怕,這樣不是很好。

一般來講,藏地特別重視對亡者的超度,除了經濟特別困難的家庭,基本上都要安排四十九天的佛事,至少也要安排一個或兩個七天的佛事。如果誰家沒有為亡人作四十九天的佛事,人們都會議論紛紛:“他們家真是太窮了,連四十九天的佛事都作不起。”在藏地的牧區,如果誰家死了人,這家人的帳篷馬上搬到寺院附近,然後每天請出家人念經。有條件的請幾十甚至上百位出家人,最少的也要請兩三位出家人。當然,漢地死的人很多,寺院卻很少,寺院裡的出家人更少,要完全由出家人超度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在家人也可以超度,佛經中並沒說只有出家人才能超度亡靈。所以今後如果一個人死了,他的親友和子女都可以念經,只要安排得合理,效果也會很好。

在為亡者念經超度時,佈置現場也很重要。要陳設西方三聖像、佛經和佛塔,還要為死者供燈,一般是供七盞燈,最少也要有一盞燈。中陰身時常處於恐怖之中,在黑暗的中陰期間,如果為亡者供燈,會給他帶來光明和安全感,所以供燈非常有必要。在藏地,如果誰家沒給亡者供燈,人們都會說:“他家就像乞丐一樣,連一盞燈都不供。”總之,如果有條件,要盡量陳設佛堂和供品;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直接為亡者念經。(漢地有些人在死者腳下擺三、四個饅頭,說是與眾生結緣,但藏地沒有這種做法。這個放不放你們自己看。)

另外,在助念之前,應該與死者的家人溝通好。因為有些死者雖然是佛教徒,可是他們的家人並不信佛,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事先要和他們搞好關係。在助念的時候,保持現場的平靜也很重要,亡人的親友不要哀號哭泣,應該以悅耳的聲音誦經念佛,這才是對亡人最有利的。

對死者來說,如果有了善法,這比什麼都重要。在我們藏地有這種說法:“生前再多的財產,都比不上死後的一句觀音心咒。 ”《雜阿含經》中也說:“人生壽命促,必將付於死,衰老之所侵,無有能救者。是以應畏死,唯有入佛法,若修善法者,是則歸依處。 ”大概的意思是,死亡雖然很可怕,但若能趣入佛法,精進行持善法,就有了皈依處。因此一定要依靠善法,這才能滅盡死亡的一切恐怖。

尤其是在死亡之際,人們沒有自在的能力,很難依靠自己的修持度越難關,即便是平時修行很好的人,臨終時病魔纏身、四大紊亂,或者在中陰期間出現打雷、山岩倒塌等許多恐怖的景象,往往很難將這些違緣轉為道用,在那個時候,他人的助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印光大師說: “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牽後推,左右扶掖之力,始可登峰造極。”《聞解脫經》中也說:如同江河裡隨波漂流的木頭,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將其拉到岸邊。同樣,心識即將離開身體時,也極易受他緣影響,如果為亡人哭泣或者造惡業,亡人可能因此而轉生於惡趣,如果為亡人造善法,亡人可能因此而往生清淨剎土。

所以我們應該為別人助念,這不僅能幫助亡人解脫,自己也有很大的功德。 《蓮宗寶鑑》中說:“若勸得一人生淨土,縱自不修行,亦合得生淨土。 ”可是現在有些人從來不參加助念,有些居士去世後,剛開始很多人出於好奇心去助念,可是第二次、第三次基本上就沒人去了。也許他們覺得助念是一種儀式,對自他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不願意參加。這樣的想法實際上是錯誤的,如果真正發心助念,對自他都有大利益。

      法王如意寶的傳記中有這樣一段:法王回憶自己在石渠求學的經歷時說:“我依止托嘎如意寶六年期間從未擾亂過上師的心,就像如來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樣,甚至沒有做過一件令上師怒目而視的不歡喜事。只是有一次,我怕影響聞思修行不願意去俗人家作經懺,托嘎如意寶得知後,顯現上不高興地說:'難道你不想利益眾生了嗎? ’當時我非常害怕,嚇哭了。 ”大家想一想,連托噶如意寶都要求法王為別人助念,可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強調在臨終時要助念呢?

因為臨終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那時無論是惡還是善,對亡者的去向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法苑珠林》中說:“從生作善,臨終惡念,便生惡道。從生作惡,臨終善念,而生天上。”雖然一生行善,臨終時若產生惡念,死後便會轉生惡趣;雖然一生作惡,臨終時若產生善念,便可以轉生到天界。以前有一個阿耆達王,他一生造塔興寺,做了很多善事,本來死後能轉生到天界,可是臨終時一個侍者用扇子為他搧風,失手將扇子掉到他臉上,阿耆達王由此產生了一念嗔心,結果死後轉生為毒蛇;相反,漢地的張善和一輩子殺牛,臨終時地獄相現前,在善知識的勸導下他拼命念佛,念了還不到十聲佛,就往生極樂世界了。

有些人也許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先比丘經》中對此有很好的回答。彌蘭國王曾經問那先比丘:“你們沙門說,有人一生做善事,臨終時因為一件惡事而墮入惡趣,我不相信;你們沙門還說,有人一生造惡業,臨終時念佛就能轉生善趣,我也不相信。”那先比丘以比喻開導國王:“比如把一百塊大石頭放在大船中,雖然這些石頭很重,可是依靠船的浮力,它們不會沉入水中。有人雖然造了很多惡業,臨終時以一件善法的'浮力',也會免於墮入惡趣。又比如把一個小石頭放在水上,它會沉入水中。有些人平時沒有大過,臨終時只是造了一個小惡業,由於沒有善法的'浮力&#3
9;,也會直接墮入惡趣。”國王聽後恍然大悟。

與此相同,有些人以前做了很多好事,後來因為一件壞事,就把以前的功勞都毀壞了。有些人是這樣講的:“我在上師您面前發心已經很長時間了,最後因為一件壞事,就要否認以前的一切功勞,這不合理。”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看最後的壞事大不大:如果壞事不大,當然不會毀壞以前的功勞;如果壞事很大,那以前的功勞就沒了。比如,本來99+1=100,但有時候也會99+1=0,為什麼呢?因為最後的“1”是一個很大的負數,完全抵消了前面的“99”。同樣的道理,雖然以前做了很多好事,可是因為後來的一個大壞事,足以讓以前的功勞全部白費。所以表面上看來,一善似乎可以抵一惡,但實際上沒有這麼簡單,有些事情還是要具體分析。

話又說回來,既然臨終時刻的善惡那麼重要,我們就應該特別注意:此時既不要對怨敵產生嗔心,也不要對親人和財產生起貪心。有些人在臨終之際,貪執親友、兒女或者存摺等,這都是不明智的表現。其實那時候生命只剩下幾分鐘或幾秒鐘了,貪執身外之物又有什麼用呢?在座的道友學了很多佛法,應該是明白道理的人,希望你們在臨終時不要有任何貪執。

總之,大家應該明白,臨終助念的功德非常大。 《地藏經》裡說:“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因此,今後若遇到即將死去或者已經死去的人,我們要發心為他們助念:可以念諸佛菩薩的名號,如藥師七佛、八大菩薩的名號,也可以念一些殊勝的咒語,或者念佛經中的偈文,如:“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即便是一般的凡夫,念這些對亡人也有很大的利益。有些人說:“因為我不會修破瓦法,所以沒有去為亡人念經。”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雖然破瓦法對亡人的利益非常大,但不一定對所有人都要大聲地“吼!”、“啪的!”,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也非常好。以我自己而言,有很多人請我念破瓦,但我覺得念破瓦需要觀想,還需要有超度的能力,而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這幾年以來,我在超度亡人時都是念諸佛菩薩的名號、咒語以及佛經。道友們以後也可以這樣來利益亡人。

在這裡,我還要向大家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在死亡到來之際,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則會障礙解脫。漢地的一些法師說,要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亡,對死亡應作六種想:一、死如出獄,要有一種從監獄中獲得解脫的想法;二、死如再生,死亡意味著重新轉生,就像原來在一個地方生活,以後到另一個地方去生活一樣;三、死如畢業,一個學生從學校畢業後,會根據成績轉到其他領域去發展,同樣,一個人死後,會根據其善惡功過轉生到不同的地方;四、死如搬家,就像以前住在南方,後來搬到北方去;五、死如換衣,以前穿黑色的衣服,後來換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同樣,以前是這個身體,死後會換一個身體;六、死如新陳代謝,人的身體有很多細胞,舊的細胞不去,新的細胞就不會來,同樣,沒有舊生命的死亡,也不會有新生命的到來。以這六種思維能遣除對死亡的過分恐怖,能讓自己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亡。我覺得這樣的思維很好。其實漢地有許多很好的臨終教言,像印光大師的開示中就講過臨終的三大要訣: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而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善導大師也講過很多臨終要訣。大家要多看這些大德的教言。

第二、如果有些人覺得生命快要走到盡頭了,而自己的家人又不信佛,我建議這些人提前給家人留下遺囑,在遺囑中安排好自己的後事。這樣的話,如果家人對自己有愛心,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後事。否則,如果沒有提前安排好,死後家人會哭哭啼啼(甚至他們不想哭也會請一些人哭,現在南方有些人專門為別人哭喪,據說哭一個小時收費一千元錢),殺雞宰羊,然後隨便處理自己的屍體,這樣沒有任何意義,不僅浪費錢,還造了很多惡業。

我看過一個修行人的遺囑,他在遺囑中說:我一生學佛,受益良多,倘若你們真的為我好,希望按照我的意願處理後事,幫助我完成以下心願:

一、病重時,不要把我送到醫院,也不要搞任何搶救,我需要安安靜靜地念佛生西;
二、斷氣後二十四小時內,千萬不可搬動我的身體,也不要在旁邊哭泣吵鬧;
三、可請佛友居士到家裡助念;
四、斷氣後七天內,每天念佛不能中斷,其餘喪葬等事過後再處理;
五、斷氣二十四小時後才可洗身換衣,如果天氣熱有異味,可以燃香祛味;
六、喪事從簡,不宴賓客,禁止殺生,以免增加我的罪業;
七、超度以念佛為主,不要追求形式,具體應按蓮池大師、印光大師的開示來辦;
八、死後四十九天內,親屬要吃素、念佛、放生等,以此功德迴向給我,這對活人和死人都有好處;
九、我留下的財產,可用於印經、放生等善事;
十、必須在七天以後方可火化遺體,如遇酷暑,至少也要一天一夜後火化。骨灰撒在森林中,與眾生結緣。

我覺得這個人對死後的安排很如法,尤其是他對遺產處理得很好。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事情:一個人還沒斷氣,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就開始為財產爭得不可開交了,甚至大吵大鬧。這種情況你們也許見過,其實這樣很不好,臨終者聽到會很傷心,即便他已經死了,他的中陰身有神通,見到親人們爭奪財產,甚至用自己的財產造惡業,也會非常不高興。

 在這方面藏地的做法很好。藏地有這樣的傳統:如果一家有七個人,其中一個人死了,家人會說:“反正我們還活著,再困難也會有辦法,而亡人無依無靠,非常可憐,應該多給他做善事。”一般會拿出整個家產的七分之一為亡人做善事,有些家人甚至會拿出超過七分之一的家產做善事。如果有親友送禮,這些錢財一點都不會浪費,全部用於為亡人刻瑪尼石、印經旗或者作四十九天的佛事等。

第三、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一定要盡力為亡人安排。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聞解脫經》,漢地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但也可以念顯宗的《金剛經》、《阿彌陀經》或者阿彌陀佛聖號,這應該是能做到的。除了念經,在四十九天之內,還要根據財力盡量為亡者做供燈、放生等善事。

其實四十九天佛事並不是藏地獨有的,漢地也有四十九天佛事的說法。如《地藏經》中說:“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這裡說得非常清楚。所以人死後的四十九天非常關鍵,在此期間一定要廣造善事。這個道理就像世間的升學,考前的預備期是四十九天,在此期間如果從各方面做好準備,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因此,不管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對於臨終者來說,要提前向親友交代好如何為自己作四十九天佛事,不必交代如何分遺產
因為這些不說他們也會分的。對於亡人的親友來說,要盡心盡力操辦好四十九天的佛事,如果實在找不到人念經,也可以自己為亡人念經:在死者的靈牌或者照片前,每天念《金剛經》 、《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地藏經》、《法華經》等經典,或者念諸佛菩薩的名號和咒語,這對亡人有很大的利益。

總而言之,我們要以佛法來利益那些處於死亡之際的眾生。現在很多人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如法,不但不做善事,還要造殺生等惡業,包括有些佛教徒也是如此。有的人雖然知道佛教的做法,但迫於傳統,不得不按世間的方式來辦。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如果傳統的做法不符合正法,就應該拋棄這些。

前一段時間,我熟悉的一個佛教徒的母親去世了,這個人在處理母親的後事時捨棄了傳統的做法,完全依照佛法來做。他要求:凡是探望亡者的人都不能說很多話,必須一心一意念觀音心咒;在整個後事期間,所有的人都必須吃素……他的革新剛開始引起了很多說法,但事後很多人都覺得他做得很不錯。當然這個人有一定的能力,所以親友們也服從他的安排,如果是一些弱小的居士和出家人,雖然自己想按佛法去做,但親友們不一定聽。但不管怎麼樣,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要改變不好的陋習,按照佛法來辦理喪事,這對亡者會有很大的利益。

現在我們都是活著的人,應該借助佛法的力量來幫助亡者。《西藏生死書》裡說:對於死去的親人,哀傷、哭泣、呼喊他們的名字都是沒有用的,反而對他們有害,唯有善法才能給他們帶來切實的利益。所以我們要為亡者做真正有利益的事。當然,在具體操作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說,如果有的人不信佛,我們為他們死去的親人助念,也許會遭到他們的抵制,所以應該有一些善巧方便——如果我們以財富對亡人及其親人提供一些幫助,然後再附帶為亡人助念,可能有些非佛教徒也會接受。總之,我們應該以各種方便來幫助亡者。

 其實人死的時候是最可憐的。人活著的時候,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因為以後還要看他的面子,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幫助他。但人死的時候就不同了,人們都覺得以後再也用不上他了,所以誰都不會再去管他。在那個時候,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就要無條件地去幫助這些可憐的眾生。我們學院的很多道友就是這樣,當他們見到一些病人和亡者的時候,大悲心就會不由自主地湧現,盡最大的能力幫助這些可憐的眾生,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第二天)

昨天講了佛教徒應該發心幫助臨終者,今天我們繼續宣講這方面的內容。

為了讓臨終者得到利益,這次我們編纂了一部《助念往生儀軌》,內容都是佛經和續部中的金剛語,沒有添加任何個人的分別念。我覺得里面的經文、佛號和咒語加持力很大,任何眾生如果聽到,都會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有因緣的時候,大家應該為臨終者念這部儀軌。我們不僅可以依靠它來幫助別人,自己平時也可以念這部儀軌。如果有人願意發心,也可以把它做成念佛機或者CD光盤,然後在家里或者車上播放。我們不僅要掌握佛法的理論,還要運用於實際生活;不僅自己要從中得到利益,還要讓有緣的眾生也得到利益。這就是發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的心願。所以我希望道友們以後能大力推廣這部儀軌。

對於如何幫助亡者,以前的高僧大德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言。如弘一大師在《人生之最後》中說:如果要留遺囑,應該在健康時寫好,然後託付他人保藏;臨終時不能貪執家事及身體,要放下一切,一心希求往生西方;臨終時應面西右脅側臥,若因身體痛苦改換臥勢,要任其自然,不可強制;之後大眾要為其念佛,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要根據臨終者平時的習慣;小引磬及小木魚的聲音尖銳,令人心神不寧,故不要使用,應該用大引磬及大木魚。諸如此類的要求講得很詳細。

以前的大德有很多這方面的開示,很多佛教徒也是依此對待亡者的。而現在的人對佛法越來越淡漠,根本不依照佛法來對待亡者,隨便以一些世間的做法應付一下就過去了。

我經常想,人活著時還算是可以的,如果自己生病了,家人、朋友、醫生都會幫助你,可是人死後就可憐了,就像有些中陰竅訣裡描述的那樣:前有閻羅獄卒牽引,後有業風吹動,雖然自己不願意,但不得不捨棄今生的一切,獨自踏上通往來世的中陰長道,在中陰長道上有各種恐怖的景象,亡者恆時處於恐懼、焦慮、痛苦中。在這個時候,亡者最需要別人的幫助。可是很多人非常愚癡,雖然他們為亡者做了一些事,但亡者不僅沒有得到利益,反而受害不淺。我去過東北、南方等很多地方,發現這些地方有一些民間的傳統習俗,這些做法對亡者基本上沒有什麼利益,只不過是活著的人做給別人看的一種形式而已。

相比之下,藏地在這方面要好得多。我並不是故意讚歎本民族,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藏族的民俗和傳統中有很多佛法的成分,實行這樣的民俗傳統對亡者有很大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藏族確實有值得其他民族學習的地方。藏地很多人都接受過中陰密法的灌頂,當臨死中陰、法性中陰和轉世中陰一一到來時,依靠金剛上師的指點,很多人都以認識心的本性或者文武百尊的方式獲得解脫。而且人死後四十九天內,每天都有人為他念《系解脫》、《聞解脫》或者一些伏藏法,依靠這些密法的加持,許多人都得到了極大的利益。

在藏地,不要說正式得過密法教授的人,甚至有的人只是偶然接觸過密法,後來也獲得了解脫。以前我講過一個西藏老太太的故事,她只是在一次超度法事中見過文武百尊的唐卡,以此因緣,當中陰期間顯現文武百尊時,她認出了他們,結果當下就獲得了解脫。老太太的兒子還不知道母親已經解脫了,後來專門請求噶瑪巴超度母親。噶瑪巴以神通觀察後發現,因為生前見過文武百尊的形象,老太太在中陰期間早已獲得解脫了。(這個老太太沒有正式接受中陰密法的灌頂和傳承,但也依此法門獲得了解脫。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我建議一般人要先接受灌頂和傳承,然後再修中陰法門,否則萬一產生邪見也不太好。)

以前我給學院的道友傳講過中陰密法,詳細介紹了上根者即生如何以證悟法性而獲得解脫,中根者在中陰期間如何以各種竅訣而獲得解脫,下根者如何將心識轉為道用從而於幻化世界成為利益眾生的化身,還介紹了蓮花生大士的不共竅訣——法身往生法、報身往生法、化身往生法以及剎那往生法等。這些中陰竅訣在藏地應用得非常廣,如今在漢地、西方、東南亞,也有很多人在修持這些竅訣,對許多亡者的解脫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當然,這樣的修法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現在我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人人都會的方法——念誦極具加持力的佛菩薩名號、咒語和經文。我昨天也講了,現在經常有人請我念破瓦法,但我考慮:自己的觀想能力有限,念破瓦法不一定對亡人有利益,如果能念一些有加持力的佛菩薩名號、咒語以及經文,那百分之百對亡人是有利的,所以這幾年以來,我一直是以這種方法超度亡人。今後大家也可以這種方法
超度亡人。

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獲得見道方可超度亡靈,所以我不敢為別人念經超度。其實,阿底峽尊者的意思要從多方面理解。不管怎麼樣,即使不是一地以上的菩薩,只要有一個清淨的發心,哪怕一個普通的居士也可以為亡人念經超度。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可憐眾生:我在太平間和殯儀館見過很多死人,這些人一生沒有聞過一句佛法,死後基本上沒有解脫的機會;我在屠宰場也見過很多遭殺的旁生,它們不僅即生感受身心分離的痛苦,由於是在極度的嗔恨和恐懼中死去,來世還會沉淪在惡趣的深淵中。見到這些可憐的眾生時,我們應該主動為他(它)們念經超度。

從我們自身來講,當死亡到來時,要一心專注於阿彌陀佛、蓮花生大士或者自己的根本上師,要抓住這個機會獲得解脫。在臨終的時候,由於疾病纏身、四大紊亂,我們的身心不一定非常自在,但是如果平時經常修煉,那時就會有一定的解脫把握。修行人就是要不同於世間人,世間人對生老病死沒有任何準備,而修行人對此則應有所準備,當面對死亡時,縱然不能像禪宗和密宗的大修行人那樣,自在地往生淨土或者安住在證悟的境界中,最起碼也要對死亡無所畏懼。

除了自己要好好修行外,我們也要關心身邊的人,要為他們多做善法。《教王經》中說,國王在死的時候,權勢、受用、眷屬都帶不走,唯有前世的業會如影隨形般跟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說,死亡來臨之際,軍隊、眷屬、財富等一切世間的圓滿都沒有用,唯有善法才有用。《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中也說:“臨時宗親,有何恃怙?唯有善法,乃可憑耳。”意思是,在臨終的時候,一切宗族親人都不可依靠,只有善法才可依靠。現在有些大老闆很有錢,可是死後連一分錢都帶不走,他們的錢財確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他們生前做過善法,或者死後有人為他們做善法,這才是有用的。

我是這樣想的,通過這兩堂課的學習,大家要改變對亡者的做法。以前我發現有些佛教徒不懂怎麼幫助亡者:家裡的人死後,先是哭哭啼啼,然後稍微做一點善事,基本上一個星期就完事了。雖然蓮池大師、印光大師等大德都再三強調,一定要為亡人作滿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可是現在很少有圓滿的。當然,在末法時代,所有人都圓滿四十九天的佛事有一定的困難,包括在藏地也有不能圓滿的:有些是請不到出家人,有些是沒有錢作佛事……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所以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圓滿四十九天的佛事,但至少大家要有這樣的觀念:唯有善法才能利益亡者,一定要為亡者多做善法。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為亡者做善法,只是一個勁地哭。我見過有些人哭得特別厲害,其實這對亡者沒有任何利益,反而有很大的危害。《正法念處經》裡說:“聞其悲啼哭泣之聲,業風吹令生於異處。”本來亡人可以生於善處,可是聽到親人的哭聲後會失去正念,最終為業風所吹而轉生於不好的地方。 《樂邦文類》裡說:“多見世人,為恩愛故,聚頭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哉,名為惡知識也。恩愛所牽,墮落惡道,無解脫期。” 《念佛鏡》裡說:“若病重將終之際,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嘆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才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掛礙,不得解脫。”看了這些教言,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在亡者面前哭泣,應該為亡者創造一個安寧的環境。這樣的話,如果亡者有修行的境界,就可以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順利解脫。

下面結合漢地喪事的傳統來談談佛教的做法。

我看到漢地有為亡人設靈堂的做法,很多人也特別強調設靈堂,對此我是這樣認為的:從佛法的角度講,設不設靈堂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要為亡人設佛堂。在我們藏地,一個人死後,要專門騰出一間房子或者搭一個帳篷作佛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漢地的靈堂是這樣的:正中間是亡人的黑白相片,上方是“沉痛悼念×××”,下方是一個大大的“奠”字,兩邊是以其一生經歷或功績為內容的輓聯,再兩邊擺著花圈,供桌上供著蠟燭、水果、雞腿等。在靈堂的門口有“簽到處”和“收禮處”,負責接待賓客和接受禮物。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靈堂。

我並不完全反對設靈堂,但我想靈堂的規矩最好改一改:光是掛一個大大的遺像,這沒有什麼意義,不如在上方再掛一個佛像,這才有功德;供桌上也不要擺葷食,要供素食;要求來靈堂的親友們不要哭鬧,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或者觀音心咒。當然,如果沒有能力,有些人即使想按佛法辦喪事,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要盡量改變世俗的做法,按照佛教的方式來辦喪事。

從死者斷氣到火化遺體,中間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時候不能操之過急。據說有些殯儀館火化遺體時,工作人員經常聽到焚屍爐中傳出哭聲。我想這可能是火化太早了,亡者的神識還沒有離開身體,一接觸火,人又甦醒過來,結果把人活活燒死了。對於死後何時方能處理遺體,佛教界的說法不一:有些說斷氣後八小時處理遺體,有些說斷氣後二十四小時處理。我是這樣認為的,為保險起見,最好是人死後三天或四天再處理,以前法王如意寶也說,人死後三天或四天處理遺體是比較好的。太晚處理遺體也沒必要,雖然古人有“三七猶有餘識”的說法,但這是極為特殊的情況,如果人死後幾十天再處理遺體,這可能會很不方便,在現代社會也不太現實。

總之,在生死大事上,大家切勿依從世俗之見。漢地民間有“應趁體有餘溫,早為更衣”的說法。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誤的!一定要等身體冷透之後才可更衣,否則過早翻動亡者的身體,亡者會起煩惱而墮入惡道。當今時代,人臨終時基本上都要進行搶救,一番輸氧、輸液、敲打之後,臨終者的心被搞得特別亂,甚至原有的修行境界也用不上。因此修行人臨終時不要在醫院接受搶救,最好在家里安靜地迎接死亡。

漢地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人死一定要哭,不哭凶星不退”,所以有些人專門請人哭喪,並且通過擴音器把哭聲放出去,還要放一些悲傷的音樂。本來有些參加喪事的人不想哭,但被刻意營造的氣氛所感染,最後也跟著哭起來,眼淚也自然而然流出來了。實際上,就像我剛才講的一樣,這樣的哭泣不但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有很大的危害。

此外,漢地很多地方有殺生祭祀的惡習。古時候國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後,要殺人作陪葬或祭祀,現在則是殺旁生作祭祀。這種行為非常愚癡,過失也相當大。 《譬喻經》中記載:以前佛陀和阿難來到一條河邊,首先見到五百個餓鬼歌吟而行,後來又見到幾百個人啼哭而過。阿難問佛:

“餓鬼為何歡歌?人為何啼哭?”佛告阿難:“這些餓鬼雖然因為惡業而墮入惡道,但現在家人為他們做善事,他們馬上就要解脫了,所以高興地唱歌。而那些人的家人不為他們做善法,反而為他們殺生祭祀,後面很快就要有大火逼迫,所以他們啼哭。”
《地藏經》中也說:“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
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所以,大家不要殺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愛去世的親人,也很想幫助他們,那千萬不要為他們造惡業,應該為他們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內,每天不間斷地做善事。當然,所謂不間斷地做善事,並不是說白天晚上一直不停地念經修法,只要每天都做善事就行了,中間累了也可以休息一會兒。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在遺體或者靈牌前打開念佛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辦喪事時,也沒有必要鋪張浪費。在一些大城市,買一個好的骨灰盒要花幾萬元,在公墓買一個位置也要幾萬元,其實這些錢不如用來為亡人放生、印經旗、刻瑪尼石、塑造佛像,這樣才對亡者有利益。否則,有些人花了很多錢,只是把骨灰裝在一個小盒子中,然後埋在一處公墓裡,在墓碑上刻上死者的名字。雖然這是一種世間傳統,我們也不能一概否認,但是對亡者並沒有真實的利益。有些人為死者花了很多錢,只是為了自己有面子或者博得“孝子”的虛名,其實如果沒有真正利益到亡者,做什麼樣的形式都是沒有意義的。

 莊子臨終的時候,弟子們準備厚葬他。莊子以譏諷的口吻說:“我以天地為棺槨,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禮物)。我的葬具難道不完備嗎?”弟子們說:“我們擔心老鷹吃掉您的身體,還是做個棺材埋在地下吧。”莊子說:“我的身體在地上會被老鷹吃,在地下會被螞蟻吃,何必把鳥的食物奪過來送給螞蟻呢?”可見,莊子對喪事有一種達觀的態度。

當然,我講這個故事的意思,並不是說所有的喪葬儀式都不需要。藏地有天葬、火葬、水葬、土葬,漢地也有火葬和土葬,活人對死人適當地做一些儀式,把死人的骨灰保存在公墓裡作為紀念,這些事情並不是不可以做,但是沒有必要為此浪費太多的錢財。如果有些行為對亡人有利益,當然可以多多去做。像在藏地,為亡人的骨灰念十萬遍特殊的咒語後,用骨灰做成擦擦像,亡人從此不會再墮入惡道,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就應該多做。

現在外面很多人的行為不合理,除了上面提到的為喪事大操大辦以外,甚至有的人藉此機會聚斂錢財。漢地有“紅白喜事”的說法。 “紅喜事”是指結婚,為什麼叫“紅”喜事呢?因為婚禮上的一切都是紅的——穿的、戴的、蠟燭都是紅色的,這也許象徵著婚後吵架吵得面紅耳赤吧,開玩笑! “白喜事”是指喪事,為什麼叫“白”喜事呢?因為喪事的用具和人們的穿戴大部分是白色的。以前我問過一個道友:“為什麼漢族人把喪事也稱為喜事?”他回答說:“因為那時可以收很多錢財和禮物,這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吧。”(眾笑)

不過有的人對死亡的確很開心。以前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一邊敲著盆一邊唱歌。他的好友惠子說:“你和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現在她死了你卻這麼開心,這不太合理吧?”莊子回答說:“人出生是自然的規律,人死亡也是自然的規律,生死就像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樣,死去的人安穩地躺臥在天地之間,如果我為此而痛哭流涕,就是不知天命的愚者了。”按照莊子的觀點,人死也是快樂之事,這也是白喜事的一個來源吧。

話說回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應該把人死當作發財的機會。一般來講,藏族人根本不敢享用喪事期間的收入,這些錢財全部用於為亡人作功德。因為有些亡者非常吝嗇,他們的中陰身一直盯著家人,看他們怎麼處理別人送的錢財。如果家人私自享用這些錢財,亡者的中陰身就會報復他們。所以,藏族人一般都不會“貪污” 亡者的錢財。

其實和藏地的喪事相比,漢地喪事的很多做法都沒有任何實義,反而會造下很多惡業,有時候看到這些做法,確實很讓人傷心。當然,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傳統是很困難的,但我希望道友們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有所作為:對於自己的喪事,要提前留下遺囑,不要讓家人為自己殺生宴請賓客,自己的錢財應全部用在做善事上;對於親友的喪事,也要按照佛法來辦,盡量為他們多做善事。

在具體為亡者做善事方面,我對大家有幾點建議:

 一是要掛經旗。一般三米長算一面經旗,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至少要掛一百面以上的經旗,這樣功德非常大。經旗應該掛在清淨的地方。不過漢地要找這樣的地方比較困難,現在不要說死人,連活人住的地方都很緊張,大城市裡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但不管怎麼樣,要盡量找一些合適的地方掛經旗。

 二是要供燈。人死後四十九天內,白天夜晚都不能中斷供燈。我想即便條件再困難,每天供七盞燈應該沒問題,如果能多供,當然就更好了。

 三是要念經。可以念我們編的《助念往生儀軌》,也可以念其他的經典。在藏地,條件好的家庭,一般要請僧人為亡者念一遍《大藏經》;如果是條件差的家庭,也要為亡者念幾部重要的經典。漢地的佛友們也應當重視念經,如果請不到別人念經,也可以自己念。

 四是要注意時效性。為亡人做善法時,主要應該在死後四十九天內做,這七個七天是最重要的。所謂的七天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傳說,對中陰身來講,七天是非常關鍵的時間:人死後每隔七天,都要重新感受一次死亡的痛苦,如果在此期間做善事,可以為亡者的轉生創造良好的因緣。一般來講,由於眾生的共業,中陰只有七七四十九天的時間,過了這個期限就要轉世投生。這就像拘留的期限一般是十五天,過了十五天就會被釋放一樣。因此,除了沒斷氣或者剛斷氣就解脫的大修行人以外,對大多數眾生來說,應該以四十九天來對待,在此期間要為亡者多做善法。

在座很多人應該想一想:你的親人死後,有沒有為他做善法?那時自己和其他活著的人都在幹什麼?聽說在南方有些地方,喪事期間賓客們在一起打麻將。我問一個人:“那個時候本來是很傷心的,為什麼要打麻將呢?”他說:“因為探望死者的人很多,死者家又很有錢,所以專門在賓館開房間,讓客人打麻將。 ”我還聽說有些人特別喜歡別人家辦喪事,因為那時要大宴賓客,可以吃到豐盛的飯菜。這些都是不對的!這不是玩樂的時候,而是為亡人做善事的時候!對賓客來講,如果會念經,要為亡人念經;如果不會念經,也要幫忙為亡者做善事。在我們藏地,有些文盲不會念經,他們會幫亡者家做供燈等善事。

因此,當自己的親人離開世間時,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人,應該想盡辦法為他們做善事。通過這次的學習,希望有些地方的傳統和觀念能有所轉變,要認識到為亡者做善事的重要性,尤其要懂得死後四十九天內做善事,否則,一旦過了這個時期,再想幫助亡人就比較困難了。除了四十九天的佛事以外,每逢週年忌日,還要到亡者的墓地做一些善事。現在土地資源有限,漢地不可能每個亡人都有墳墓,但到寺院裡請僧眾為亡人念經應該是可以的。(不過現在有些寺院天天作超度,不作任何聞思修行,這也是不對的。寺院的核心是弘揚教法和證法,雖然超度有很大的功德,但還是不能與教法和證法相比,所以這些寺院應該重視聞思修行。)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正法上的幫助,這能讓亡者得到永恆、
究竟的利益。而世間的幫助,比如給一些錢或者給他們看病,這些都沒有很大的意義。前一段時間,一個癌症晚期的藏族年輕人向我表示,希望臨死前在學院出家,我非常同情她,就介紹她在學院的一位法師面前剃度。出家後,她把別人供養的錢全部交給我,讓我為她做善事,還要求我給她傳一個臨終時最好的法。我考慮了很久之後,鄭重地告訴她:“我不知道你還能活多久,但不管怎麼樣,希望你在臨死前最好能念完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法王如意寶以前講過,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一種重要緣起。對一個佛教徒來講,如果在離開世間時沒有念完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這確實是很大的遺憾。我自己以前也發願念一百萬遍佛號,你現在已經得了這樣的病,所以什麼都不要想,首先念完一百萬遍佛號,念完後有時間再說其他的吧。”

我想,很多人雖然沒有身患癌症,但他們也許比癌症患者死得還快。我昨天對錄製《助念往生儀軌》的道友們說:“現在你們為別人念《助念往生儀軌》,也許過一段時間,別人會在你們的屍體前念這個儀軌。”死亡什麼時候都可能降臨,那時唯有做善事才有用,尤其是死後四十九天內的善事利益非常大。我以前也想過:我離開世間的時候,不知道別人會不會為我做善事?如果關心我的人在四十九天裡每天為我放生,那該多好啊!
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死亡,雖然有些人說自己一點都不害怕,但我想他們在死亡真正來臨時肯定會害怕的。在那個時候,若能以清淨心祈禱阿彌陀佛,就會有解脫的機會。因此希望大家趁活著的時候,與阿彌陀佛結上殊勝的因緣。現在外面的很多居士通過學習佛法,對阿彌陀佛生起了強烈的信心,對佛教各宗派產生了清淨的信心,對祖師大德們沒有任何邪見,我覺得以這樣的心態離開世間是很好的。

道友們應該清楚,我們最初來到世間是一個人,最終離開世間也是一個人,在這個獨來獨往的輪迴中,別的什麼都指望不上,唯有善法才是真正的依靠處。因此我們要為臨終的解脫多行善法,同時,遇到臨終者也要為他們做善法。在利益臨終者的過程中,對於一些地方的傳統做法,像放哀樂、穿喪服、設靈堂等,我們也不反對,但是千萬不要做對亡者有害的事。在這方面,我比較擔心有些人,本來是很好的佛教徒,可是他們死後,家人如果不做善法,反而殺生造惡業,那就太可惜了。所以這些人要提前叮囑親友:不要為自己造惡業,要多為自己做善法。

本來,我們的親人去世後,自己應該盡力幫助他們,可是現在很多人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學院有些出家人的父母去世了,他們交一些錢請僧眾念經,從此以後就沒什麼了。我覺得這是遠遠不夠的,除了請僧眾念經外,自己以後還要經常為去世的親人念經。還有些人更過分,父母死後連任何善事都不做,他們的理由是:“我的父母是行持善法的,肯定能獲得解脫,所以不用再做善事了。”我覺得這是不明事理的想法,連高僧大德圓寂後都要作四十九天的佛事,你的父母為什麼不需要?

因此,大家要重視為亡者做善事,尤其是死後四十九天內,每天都要為亡者供燈、念經,我覺得這沒什麼做不到的。除了在四十九天內做善事外,此後的每個週年忌日也要做善事。我父親去世十幾年了,可是我的弟弟、妹妹每年都要到父親的墓地掛經旗、刻瑪尼石。漢地不一定人人都有墓地,但每年的忌日為亡者做善事,如念經、供燈、放生等,應該是可以的。可惜很多人沒有做這些事。也許這些亡者生前為你造了很多惡業,死後一直在惡道裡受苦,如果為他們做善事,他們當下就會獲得解脫,你為什麼不去做?如果不去做,那真的是沒良心的人了!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死者是非常可憐的,他們一生都沒有遇到佛法,有些即便遇到了,也沒有好好修行。通過這次的學習,希望大家今後要藉助三寶的威力去利益這些有緣的亡者。許多佛菩薩的名號、咒語和經典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只要為亡者念誦,他們就不會墮入惡趣。因此,對亡者的家人來說,一定要為亡者認真作佛事,如果自己不會念經,可以請別人念;對參加助念的人來說,則一定要發大心助念,念經時不要顧及個人的辛苦,這也是在度化眾生,對自己和亡者都有很大利益。總之,所有活著的人都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亡者!

引用: http://www.zhibeifoguang.org/bbs/viewthread.php?tid=4923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1

最適合黑暗時期的修持之法——大圓滿 / 祖古·烏金仁波切

 

蔣揚欽哲·秋吉羅卓仁波切

 

有一天,我請示蔣揚欽哲·秋吉羅卓,我該修持什麼法教。 “大圓滿教法在這個即將到臨的時代,將如同野火般燃燒。”他答道,並闡釋這句著名的預記:“當末法時期(Dark Age)的火焰迅速蔓延,難以控制之時,如不壞車乘的金剛乘教法將如同野火般燃燒。

 

蔣揚欽哲·秋吉羅卓解釋說,佛教在西藏萌芽初期,正值佛法開始散播,有三位偉大的上師,即蓮花生大士、無垢友尊者與毘盧遮那,將許多密續與大圓滿的法教帶 到西藏來。幾個世紀之後,阿底峽尊者來到桑耶寺,遍覽保存在寺院圖書館中的印度原版手稿,看到了許多在印度已經失傳的典籍。他極為讚歎,因而驚呼道:“這 麼豐富的法教!那三位偉大的上師一定是直接從空行母的秘密寶藏中,將這些密續法教帶來。”

 

有一陣子,三內密的教授,即瑪哈瑜伽、阿努瑜伽與阿底瑜伽,在上師傳給弟子的口授傳承(orallineage)中,盛極一時。之後,大圓滿法教的延續,主要就是透過伏藏的發掘。

 

如同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告訴我的:“將密續教法封緘起來,是為了在以後的特定時期將它們發掘出來,而它們會以最適於那個特定時期的形式出現而被發掘。每一 位主要伏藏師必鬚髮掘至少三種主要法門的伏藏,包括蓮師儀軌、大圓滿、觀世音菩薩法門。在我們這個時代,老欽哲和秋林是特別被賦予七種傳承的人。”

 

蔣揚欽哲·秋吉羅卓接著又說明,幾世紀以來,已有許多不同系統的大圓滿教法被揭露出來,且在大眾之間流傳。較古老的傳統一直興盛到傑尊.森給.旺秋的時代 為止。之後,龍欽巴將這些教法編纂成《心要四支》。到了更後來,還有很多伏藏也陸續被發掘出來,直到龍欽巴的轉世吉美.林巴取出了著名的寧體(Nyingtig)系統《甚深心髓》(Innermost Essence)為止。

 

所以,每一個時期都有特別針對那個時代的特定大圓滿教法。近來,欽哲、康楚以及秋吉.林巴取出了好幾個系統的大圓滿教法。就如眾所周知的,秋吉.林巴個人就發掘了七個不同系統的大圓滿教授。

 

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兩個特定的教法將會非常具有影響力,一個是由偉大的欽哲所取出的《傑尊寧體》(Chetsun Nyingtig),另一個就是由秋吉.林巴所發掘的《普賢心髓》。這些系列的教法由近代的兩位成就者之王(siddha kings)所修持,即偉大的上師夏迦.師利與阿種.珠巴(Adzom Drukpa);他們兩位都是老欽哲的弟子。

 

“我應該專注於哪一種大圓滿法的修持呢?”我接著問道。

 

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建議我專注於《普賢心髓》的修持,並讚揚它適合於這個時代。他引述了蓮花生大士在經文的儀軌部分最後所說的話:

 

 這些究竟的指示,

 具有極度的秘密性,

 將於這個時代的最末期,

 傳布普賢王如來的心法。

 

又有一天,我問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像我這樣懂得不多的人,要從《伏藏珍寶》所包含的所有伏藏法當中,分辨出最重要的教法,是有困難的。我們就像是想在一片廣大的草原中,挑揀出最美麗花朵的孩子一樣。您認為哪些伏藏法最重要呢?”

 

“就上師這部分來說,沒有比咕如.確旺《八篇中的第十天修持》(Tenth Day Practicein Eight Chapters)更偉大的教授了,這是所有上師相應法儀軌中最具權威性的。 ”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回答道:“就本尊法這部分來看,蓮花生大士所教授的《八大成就法》,以釀惹(Nyang-Ral)的版本最為殊勝。最重要的空行母修持則是黑金剛瑜伽女(Black Vajra Yogini),也是由釀惹.尼瑪.歐色(Nyang-RalNyima?zer)取出的。所有發掘出的伏藏法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三個。 ”

 

我也請示了關於《大圓滿三部》的教授。

 

“《大圓滿三部》結合了蓮花生大士、毘盧遮那與無垢友尊者這三人從他們大圓滿教法的主要上師希日森哈那兒所領受的心要。到目前為止,它尚未在西藏廣受宣揚 及修持;它是一個被封藏的教法,也應該要在隱蔽的地方修持。我相信它利益廣大眾生的時機尚未來臨。我不認為那三位偉大的上師會毫無理由地將他們的心力結合 在一起──可以預見,未來的成佛眾生不會毫無目的地做任何事,會嗎?”這些就是他所說的。

 

“《三部》中有一些珍貴的指導手冊,不過對我而言,看起來似乎都很短。”我說道。

 

“只有蓮師能夠將這麼多法教濃縮在單一書冊中,其它人是辦不到的。順便說吧,指導手冊的內容必須是長篇大論嗎?告訴我,你到底認為那些教法缺了什麼呢?”

 

當然,他並不指望有答案,因為顯然的,《三部》的教法完整無缺。

 

“當我查閱《三部》的時候,”他繼續說道:“我看到的東西都很完整,沒有缺少任何一部分。我曾經聽到其它人說,他們覺得教法並沒有被完整地寫下來,但我的看法不一樣。”

 

我就請求說:“請跟我說說有關大圓滿教法的事。”

 

 珍貴的大圓滿教法

 

“它們真是不可思議地珍貴。大圓滿教法可以同時在寧瑪派上師傳給弟子的口授傳承中,以及發掘出的伏藏法中看到。伏藏法當中,最傑出的集要是包含了來自蓮花 生大士與無垢友尊者教授的《心要四支》。在屬於它們的那個特定年代中,這些教授利益了廣大眾生,而許多修行人依此修持,也因而晉升至持明者的層次。”

 

“蓮花生大士懷著極大的慈悲與智慧,確保了每個世代都能有針對那個時代的特定法教。此外,蓮師也確保了這些法教的傳承都很短,不受毀壞的三昧耶所污染,讓空行母加持的氣息依然溫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有許多來自各個不同世紀的儀軌,全都根植於三根本之上。”

 

“有些人對於如此多種教法並存的用意感到納悶──然而,這是有道理的;其中之一是,伏藏法發掘時立即的效果,這就像是新鮮的穀物,而不是去年的食物。每個年代都有即將臻至圓熟境界、難能可貴的弟子,而他們必須領受適切的灌頂,其它眾生則必須藉由種下未來解脫的種子,才能間接受益。佛陀的法教也必須得到護持,才能確保眾生的安樂。這是蓮師所關切的事情,而他確保了未來許多世代都能得到這樣的利益。他的確是位了不起的仁者。 ”

 

“那您建議我個人修持哪一種法呢?”我接著問道。

 

“將《圖珠巴切昆色》當作你主要的修法,”他答復道:“既然你是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的子孫,就把他當作是你主要的上師,一心一意地向他祈請。這樣的話,你 的修法將完整包含了上師、本尊與空行母。別忘了這點!秋吉.林巴所有的伏藏法當中,《圖珠》的發掘完全沒有任何障難,而且它也是極為深奧的法教。修持它, 你將會發現什麼都不缺乏;當障礙移除之後,證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因此要專心地修持它!”

 

“既然你是秋吉.林巴的後代,你就應該要修持與你家係有關連的超凡本尊。《圖珠》系統是無可比擬的,因為蓮花生大士有整整十二尊截然不同的本尊,每一尊都與他無二無別。《圖珠》代表了一種獨特的儀軌,上師與本尊的修持無二無別。”

 

“那我該視誰為上師呢?”我問道。

 

“向秋吉.林巴祈請!”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回答道:“這就夠了。”

 

就這樣,我得到了各種不同問題的解答。

 

 這段期間,楚喜仁波切(Trulshik Rinpoche)也在岡托,也從他的根本上師之一蔣揚欽哲·秋吉羅卓那兒得到了教授。楚喜後來告訴我,他也請示了以後該追隨哪位上師學習。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告訴他,沒有人比頂果欽哲更適合他。

 

之後,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就在岡托圓寂了。

 

——轉載自龍多尼瑪得新浪博客。

引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0grxp.html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星雲大師著

一九八五年,我從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來,將寺務交給心平處理。在傳法大典那天,記者們目睹滿山滿谷的人們對我種種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問我何以致此?我突然想起國片「我就這樣過了一生」這句話,心中不禁感觸良多,回想大家對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換取來的成果啊!如果將這部片名換一個字,改為「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用來形容自己,應該是很貼切的寫照了。

我從小生長在亂世裡,先是軍閥割據,外強環伺;繼之中日抗戰,後來國共對立,家鄉的經濟本來就很落後,加上這些人為的禍患,生計更是困難重重。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糊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十二歲出家以後,寺裡仍是以稀粥代替乾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一些素菜。這對於正值成長期間的我來說,當然是不夠納胃的,但是想到時代的艱辛、常住的難為,心中的感念使我忘卻了饑餓之苦,就這樣我養成能忍的習慣。

一九四九年,剛來到臺灣時,我四處飄泊,無人收容,真正遇到難以度日的苦楚。不過,忍是一種力量,我開始與生活搏鬥,與命運挑戰。後來我輾轉來到宜蘭,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當時正信佛教不發達,為了接引更多的人學習佛法,我不惜將些微稿費、嚫錢拿來購買佛教書籍,送給來寺的青年;我甚至經常忍饑耐餓,徒步行走一、兩個鐘點以上的路程,到各處講經說法,將飯錢、車費節省下來,添置佈教所需的用具。佛教第一次傳教用幻燈機、錄音機、擴音器,就是那時購買的。

隨著弘化區域的逐漸拓展,聞法信徒的日益增多,我發現到人生的問題無窮無盡,心中益發體會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宏願,因而更加激勵自己以弘法利生為己志,所以凡有人前來請法,無論路途遠近,我都欣然答應;凡信徒有所請求,不管事情難易,我也儘量化解其憂。

說到弘法,光是交通,我那時騎過單車、坐過牛車、煤礦坑道用的輕便車、三輪車、手拉車,當然火車、汽油車,甚至騎馬、乘轎、飛機、小船統統在內。

爾後數十年來,我常常因為接引信徒,從早上講到晚上,我時時由於行程緊湊,耽誤了用餐的時間。有時為了方便起見,我乾脆以冰水泡熱飯,或以熱茶泡冷飯,聊以充饑;有時剛要舉箸用餐,卻臨時接到邀約,我只得端起碗來,管它裡面裝的是滾湯,還是熱麵,唏哩呼嚕地,一併倒入嘴裡,也顧不得燙破舌頭,更遑論是否填飽腸胃了!所以儘管這些年來稍有餘裕,我還是經常食不飽腹,就這樣,我可以說是忍饑耐餓過了一生。

早年因為沒得東西吃,只要有得吃,都覺得好吃。近年來,吃的東西很多,我十分珍惜這份福報,所以不管是湯麵、拌麵,乾飯、稀飯,米粉、冬粉,水餃、包子,雖然不一定覺得好吃,我一概來者不拒。偶爾放在一旁不吃,是因為忙於赴約,或者當時已用過,並不一定表示心裡不喜歡。有時候看到徒眾很用心地為我準備了一道菜,為了嘉勉他們的辛勞,即使不甚好吃,我也會隨意稱讚某一道菜十分可口。然而徒眾未能善體我心,甚且誤解人意,有時候一月半月每天都會吃到同一道菜,問他們是何原因,他們總說是隨順我的喜歡,令我真是啼笑皆非,但是叫我說一句不喜歡吃,怎樣我也不肯,我寧願一直忍下去,也不願隨便說出我的好惡。

最讓我感到不解的,是大家「傳說」我喜歡吃素烏魚子。過去曾經有一段時期,每一餐飯都有一盤素烏魚子擺在我的面前,其實我因為嫌其味道太重,從來不曾動過一筷,吃過一口,所有上桌的素烏魚子全都是被其他人挾了去,只是大家不察,以訛傳訛,甚至還有人誤以為真,特地買來送我。對於大家的這番「錯愛」,我也只有一直忍了下去。

類似這種事情,還真是無獨有偶呢!例如:多年以前,信徒送了我一塊佳美香皂,當時物質十分短缺,舶來品更是稀有難得,大家看了十分羨慕,但是我仍舊慣用一般的肥皂,所以一直將它擺在洗手檯上,未曾動用。奇怪的是那塊香皂的體積居然日漸減少,後來大家都說我喜歡用進口的佳美香皂,我聽了也只是忍笑而不語,心想能夠讓大家的喜好成為我的喜好,不也十分有趣嗎?

有一回在外地講經,天氣突然變冷,有位弟子為我買了一件毛衣,我連說:「厚的衣服真好!」意在讚美他的用心體貼,沒想到日後大家都說我喜歡穿厚的衣服,從此儘管天氣轉熱,侍者也依舊為我準備厚的衛生衣、厚的羅漢褂,乃至特地訂製厚的長衫大袍,我向來不忍拂逆別人的好意,因此只有自己忍受汗流浹背之苦了。

我常常想起過去在叢林裡,戒規十分森嚴,即使是天寒地凍,也不准我們披圍巾,戴帽子,而在那個貧苦的年代裡,我們身上穿的幾乎都是已圓寂的前人遺物,縫了又補,補了又縫的單衣薄衫,每逢隆冬時節,凜冽的北風從寬大的衣領袍袖中直貫而下,沒有忍耐精神,不易度過寒冬。所以我後來到了臺灣,只憑一件短褂,度過北部兩個冬天。這時,目睹一些出家人,才有一點寒意,就全副禦寒配備加身,一眼望去,似乎少了幾分道氣,在慨嘆之餘,不禁感謝以往師長的嚴格教育,培養我無比堅忍的耐力。於今,我將這份耐冷的力量運用在忍受暑熱上面,顯得駕輕就熟,但是弟子們是否能感受到我這份包容的心意呢?

所謂「忍」,忍寒忍熱,這是很容易的,甚至忍饑忍渴,也算不難,忍苦忍惱,還能勉力通過,然而忍受冤屈,忍一口氣,就大為不易。但是,無論如何,想到自己既已學佛,深知相互緣起的真理,明白「忍」是一生的修行,為什麼不能依教奉行呢?

曾經有一位徒孫,經常購買下端繡有圖案的毛巾給我使用,我因為臉上破皮,建議他買沒有花樣的,以免洗臉時覺得不舒服,他卻理直氣壯地說道:「有圖案的毛巾比較美觀,您用另外一端擦臉,就不會碰到繡花了!」唉!彼此心境不同,說起話來有如對牛彈琴,我也只有當下「受教」,忍他一忍算了。

有時侍者為我準備飯菜,不是少拿箸匙,就是奉上一雙長短不一的筷子,我既不起身自取,也不予以責怪,待別人發現告訴他時,只見他毫無愧色,哈哈大笑就掩飾過去了。

記得我五十歲生日那年,一名在家信徒特地送我一張價值不菲的彈簧床,無奈我從小睡慣了木板床,但又不忍直言,讓他難過,從此只好將床當做裝飾品,自己每天睡在地板上,達十年之久。

有一次,我應邀到溫哥華弘法,承蒙信徒好意,特意為我商借一位張姓居士的別墅,其中一套考究的浴室,內有新式開關、長毛地毯,還有美輪美奐的浴簾、浴池,我因為不會使用這些繁複的裝備,只得忍耐到行程結束,回到佛光山再痛快地洗。

又記得韓國的頂宇法師、多倫多的土地經紀人溫居士,為了表達對我的尊敬,他們訂了五星級的總統套房給我住。然而我看到內部裝潢之富麗堂皇,捨不得使用,只好整夜不倒單坐在沙發椅上,直到天亮。

朝好的方面去想,這也是他
的一番孝心善意,我怎好苛責呢?尤其回憶四十年前,我剛到宜蘭雷音寺時的光景,與今比之,真可說是天壤之別。

那時由於政策使然,寺院裡住滿了軍眷,丹墀成了大眾的廚房,每次如廁,我都必須等人將煮飯的爐子移開,才能開門進去。最初我都在佛桌下過夜,後來寺眾整理出一間斗室給我居住,裡面除了一張破舊的竹床以外,只有一架老舊的縫紉機,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每次睡覺的時候,我總是小心翼翼,一躺下來,就不敢翻身,唯恐竹床咿呀作響,吵到別人。

三個月以後,我從佈教的監獄撿來一把獄所不用的椅子,欣喜不已,從此每天晚上,等到大家就寢以後,我就把佛前的電燈拉到房門口,趴在縫紉機上寫作。在現代人看來,或許感到不可思議,但是當時的我,非常珍惜這份難得的機會。那年,我二十六歲,平生第一次使用電燈,以前在棲霞山、焦山、宜興、中壢、青草湖等地,都沒有電燈,所以,儘管群蚊亂舞,蟑螂四出,我都不忍上床,有時寫到次日破曉,耳聞板聲,方才休筆。

三、四十年後的今天,目睹現代的年輕人空腹高心,漫言入山修行、閉關閱藏,不禁感慨萬分,倘若福德因緣不具,焉能獲得龍天護持?「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沒有百忍興教的精神,如何成就人生大事?「我就這樣忍了一生」,豈止是就物質上的缺乏而言,其他如精神上、人情上、事理上、尊嚴上等種種違逆境界,又何止忍上百千萬次?

一九九一年,我在浴室裡跌斷腿,頓時身邊增加不少「管理人」,這個徒弟要求我不能吃這種食物,那個徒弟告訴我不能用那種拐杖,過分周到的看護,使我備感束縛。有時因為身體不適,這個弟子拿來這種藥,那個弟子拿來那種藥,我為了圓滿大家的好意,只得忍耐把兩種藥都吃下去。有些信徒說美國好,叫我去美國度眾;有些信徒說澳洲好、非洲好、歐洲好,也希望我前往弘法。我為了滿足大家的「好」,所以,只有忍耐旅途勞頓,到處飛行雲遊。

雖然百般無奈,但是想到為師者在他們的心目中永遠年輕,也只有自我解嘲了。有時回頭反省:「為人著想」固然便利了別人,卻也讓我「就這樣忍了一生」。我的腿子之所以會摔斷,正是因為在盥洗時聽到電話鈴聲,為了怕對方著急,趕緊從浴室衝出來時,不慎滑倒所致。雖然有了這次前車之鑑,我還是儘量不讓電話鈴聲超過三聲以上,與生俱來的性格實在不容易改掉啊!

回顧我這一生自從擁有電話以來,真可說是不堪其擾。我常常在深更半夜被西半球、南半球打來的電話吵醒,拿起話筒一聽,往往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儘管心中也在責怪他們不知體諒別人,預先算好時差,但是仍然出語和緩,不使對方難堪,而我自己卻賠上一夜的失眠。

事後被一些徒眾知道,總是勸我:「師父!您不要管他們,晚上睡覺前,將電話線拔掉。」但是我從來未曾如此做過,天生不喜歡讓人失望的性格,使我註定「就這樣忍了一生」。

我不但在半夜耳根不得清淨,即便在白天,也還得六根互用,手腳並行。在我的法堂裡,總是聚集著一群徒眾,七嘴八舌地和我討論事情,我不但得瞻前顧後,還必須左右逢源,唯恐忽略了那一個人。有時大家為了公事僵持不下,我還得居中斡旋調處,幾個小時下來,真是口乾舌燥,精疲力盡。

出了法堂,還有人要我路上辦公,拿著一疊表格報告,希望我能指點一二,我雖然按捺性子,有心成就,偏偏這時往往半路殺出程咬金──遇上了信徒遊客,又是對我合掌禮拜,又是要求合影留念,明明短短五分鐘的路程,也得走上半個小時。

從十年前多次帶團出國訪問,到近年來頻至世界各地弘法,更無所謂樂趣可言。常常飛行數小時,一下飛機,就被人簇擁而行,照相、講話佔了大半時間,連洗把臉、上廁所的空隙都沒有,不到深夜,無法回到寮房裡小憩。每日如是,周而復始,十天半個月後,再坐車到機場,飛到另一個地方。雖說行腳各地名都大邑,實則不曾盡興觀賞;雖說走遍世界名山大川,實則未嘗仔細探訪勝地,只是到而不到,聊以告知來此一遊罷了。

數十年來,佛光山大小道場幾乎都是在我的手中建立起來,完成以後,即刻交給弟子們管理,裡面的一桌一椅、一磚一瓦,都含藏我多年來的經驗與理念。但是弟子上任以後,既未能善體我意,又不前來請示緣由,就輕易地改隔間,挖牆壁,甚至換佛像,更制度,當我再度前往巡視時,一切已經「面目全非」,擔任住持的弟子還在一旁問我:「改得好不好?」我一向不喜歡否定別人的主張,即使心中不以為然,也只有說「好」。雖是多少忍耐點滴在心頭,但我這一聲「好」,休卻了多少麻煩,給予人多少歡喜,泯除了多少代溝的問題,說來還是頗為值得的。

我有出家弟子千餘人、在家信徒百餘萬,但是他們高興時不會想到來找我,一旦上門,必定是有了煩惱,而且大多聲稱是來掛「急診」的,我再忙再累,也只得「恆順眾生」,予以接見、傾聽、安慰、鼓勵。憑著自己多年的歷鍊,倒也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症。但也有弟子對我說:「師父!你只叫我們忍耐,難道除了忍耐,就沒有其餘的辦法了嗎?」確實,我一生唯一的辦法、唯一的力量,就是忍耐。

回顧我的一生,正如同陳誠所言:「為做事,必須忍耐;為求全,必須委屈。」雖然「我就這樣忍了一生」,但是喚醒了多少迷惘眾生,成就了多少法身慧命,所以,我祈願生生世世再來娑婆,以比丘身永遠堪忍地利濟有情。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ksana-baby/article?mid=3895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香巴噶舉派的傳承與歷代上師因緣

那摩尼古瑪耶!

具德香巴噶舉派的歷史,內容廣大而殊勝;香巴噶舉派的傳承就像晴空中的陽光一樣綿綿相續,又像串起來的金珠一樣,一個緊接著一個地傳承下來,自印度傳到藏地至今,就像黃金的純度,絲毫沒有變化,始終保持著純真的法脈。
 
下面對此教派的密法的歷代傳承根本上師做一簡介。 

一、前七位“七寶”上師

1、金剛持 

   在金剛持未成佛前,從初發菩提心,中間經過了無量大劫的積聚福慧資糧。然後在臨成佛前,在現在的色究竟天的密嚴剎土得到了十方諸佛的灌頂,破除了最後一 份細微無明。於灌頂的第一剎那間,成就了佛的法身;於第二剎那間,成就了佛的報身;於第三剎那間,成就了佛的化身。能仁金剛持的第一種化身為殊勝化身,如 印度的釋迦牟尼佛;第二種化身稱為噶瑪不秀,即為利樂眾生而示現的各種能工巧匠;第三種化身為利益眾生的藥草、甘泉、橋樑、道路、食物等;第四種化身則是 其示現的百千萬億六道眾生相。
 
  於報身所居的密嚴剎土內,金剛持成就了五特法。五特法為:處決定色究竟天密嚴剎土;身決定圓滿報身;眷屬決定聖者菩薩;語決定大乘正教;時決定乃至輪迴未空。
 
  能仁金剛持在密嚴剎土傳了 60 萬種密咒金剛身的灌頂。 在這 60 萬種灌頂中,最關鍵的是傳了現在名為 “ 奶格五金法“ 的無上甚深密法。
 
  五大金剛(密集金剛、瑪哈瑪亞金剛、喜金剛、勝樂金剛和大威德金剛)合修法簡稱五部金法,乃香巴噶舉派的密法核心,最極無上。因報身佛金剛持是五部金法的最初傳授者,後人便將金剛持尊為香巴噶舉派的第一位上師。

 
2、智慧空行母尼古瑪 

  尼古瑪是西元 917年一月二十五日早晨太陽剛升起時降生的,她的父親給她取名為“華吉益西”。出生地在印度的東方崩嘎拉地區。父親名叫“削為歌恰”,種姓為釋迦種姓,乃是印度國的一位官員,母親的名字叫“華吉洛珠”。 

  一名相士給尼古瑪看過相後對其父母講:“此孩將來不宜成家;她應該出家修密法並能很快成為一名傑出的金剛上師”。
 
   西元 940 年的 一月二十五日,尼古瑪全家到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地金剛座進行供養,朝禮金剛塔時,金剛塔頂的上空出現了彩虹,尼古瑪見彩虹中有金剛持,金剛持對她說:“你應 該到梭莎朗大屍林去,我將在那給你傳密咒金剛身的灌頂。”聽到此話後,尼古瑪的臉立即變成絳紅色,並出現了第三隻眼睛,全身放出金華色的光芒。 

  父母驀見女兒忽然變成此種模樣,只驚得說出一句:“你怎麼會變成這種樣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尼古瑪對父母道:“我要即刻前往梭莎朗寒林修行了,今後我們在那兒再見吧!”
 
  說完後,瞬間即至梭莎朗大屍林中。尼古瑪向虛空頂禮三次,看到密嚴剎土的情景,然後彈指頃來到密嚴剎土金剛持的面前。金剛持給尼古瑪進行了五大金剛合修的灌頂,將五金法傳授給了尼古瑪,並囑其將甚深無上的五部金法傳給一切福德具足的有情。 

   然後 24 位空行母(指勝樂二十四境之空行主母,均是金剛亥母)將尼古瑪送回印度的大屍林梭莎朗。於屍林上空七多羅樹那麼高的地方,尼古瑪的身化現出一個國土,其功 德莊嚴與密嚴剎土無二。以後此地舉行會供輪時,二十四境的 24 位空行母便匯聚到這“ 第二個密嚴剎土”裡來。 

3、香登親波瓊波朗覺
 
  瓊波朗覺於西元 990 年這一虎年的虎月虎日虎時出生,出生地為西藏雍擁地區的瓊寶溝。父名“達加”,種姓乃皇室之種姓,母親名“紮西吉”。 

  瓊波朗覺的母親生下一透明的蛋形胎,她用白絲絹將其包著抱時,天空來了許多菩薩用淨瓶之水沐浴此蛋,蛋殼裂開而得瓊波朗覺。眾菩薩離去後,印度的阿莫嘎大聖自空中飛來,為瓊波朗覺灌長壽佛頂。
 
  瓊波朗覺小時候時,阿莫嘎大聖又飛來授記道:“你長大以後應前往印度,求得印度諸大聖的無上密法,回來後傳給各地的有緣眾生。你今後修習五部金法後,中脈五輪上會顯出五大金剛及其壇城。此生,你會活到 150 歲。 ”
 
   瓊波朗覺的父親是一位出色的苯教徒,前來求法者絡繹不絕,供養豐厚。瓊波朗覺 10 歲時,即學會了梵、藏文拼寫,同時學習了《時輪法典》。13 歲時,父親要求其學習苯教經法。只用幾年時間即已通達苯教所有經典,精通各種苯教法術,演說時可自如列舉出七百多部書名,成為父業的繼承人。後來他想苯教 既非來自神聖的印度,亦沒有確切可信的傳承,便漸漸對苯教生出厭離心。 

  終於有一天,他將全部苯法交付給一名叫“阿夏可親”的弟子後,自己便離開了苯教。
 
  西元 1018 年,寧瑪派的大喇嘛榮律桑格向他傳授了《大圓滿心部法典》。 

  西元 1019 年,於噶舉派大喇嘛削瑪埃處求得大手印的教授。
 
   西元 1020 年,瓊波朗覺將全部家產變賣換成黃金,決定親往印度求法。但此次只到達尼泊爾,在般智達蘇瑪底尊前學習翻譯,並求得枳約的灌頂和續部修法約 50 種。經介紹,與多傑敦巴大師相見,在大師供養二十五兩黃金,出家受沙彌戒,求得 113 個教法灌頂。爾後,從希巴咱薩連納、克什米爾貢爾哇、麥智巴的弟子更香多傑、彌年多傑等上師,學到多種密法,之後回到了西藏。 

  不久,瓊波朗覺籌集了大量黃金,繼續前往印度求法,瓊波喇嘛一生共赴印、尼求法三次,共拜了 154 位大聖上師。其中最傑出的金剛上師有四位,分別是:智慧空行母尼古瑪、空行母蘇凱西帝、多傑敦巴和那爾拿(亦即麥智巴)。 

  瓊波朗覺向眾上師一一敬獻黃金,求得了許多灌頂與教授。 

  其中向大聖麥智仁波且(亦譯作麥哲巴)先後供養了七兩和十三兩黃金製成的金曼紮,求得十三尊六臂瑪哈嘎拉的灌頂和修持竅決,從此六臂瑪哈嘎拉與其形影不離。 

  在檀香林得遇空行母蘇凱西帝,前後供養的黃金達五百多兩之多,求得瞭如空行心滴般閉關八月即可成佛的蘇卡六法,後瓊波朗覺成就了此法。為助其成道,蘇凱西帝做了一段時期瓊波朗覺的手印母。
 
  此外,還從白比朗覺師求得《勝樂五尊法》,《紅白空行法典》等許多教法。依班智達德維吉師求得“閻曼德迦”(大威德)法類,在若貝多傑處求得“吉祥天女”法類。
 
  回藏後,慕名前來求法者眾。後受空行母指點開啟了伏藏金礦,至尼采時獲得許多黃金。
 
  為了酬謝印度諸傳法賜教的上師們,更為了眾生求得五金法的 教授、傳承、瓊波喇嘛攜巨金再次來至印度。 

  對昔日傳法上師一一謝恩供養並求得了更多教授,瓊波喇嘛將剩餘黃金置金剛座,背起大量的黃金,隻身前往各處尋求五部金法的傳承上師。 但在印度求訪多時,亦未遇五部金法的傳承持有者。 

   有一天,一群人於其前談論起智慧空行母在金剛塔前的變身傳說,瓊波喇嘛一聽“尼古瑪”之名,心中充滿了無比喜悅,不禁汗毛為豎,熱淚直流。他立刻向人群 中打聽哪可以見到尼古瑪?有一個人對他說,據說她飛去了梭莎朗屍林,不知是否還活在人世。於是瓊波朗覺背起金子,馬不停蹄地趕往梭莎朗。來到梭莎朗屍林 後,瓊波喇嘛立即在地上行大禮拜,一
口誦“那摩咕嚕耶、那摩布達亞、那摩達瑪亞、那摩桑嘎亞”進行殷切祈禱。因宿世因緣極深之故,難抑心中的崇敬熱切之 情,遂向空中高喊了三次“我的上師尼古瑪! ” 

  他這樣殷重請求後,尼古瑪即在瓊波喇嘛前面的虛空顯現出來。瓊波朗覺遂向尼古瑪請求傳密咒金剛身的灌頂,並供養帶來所有五百兩的黃金。
 
  黃金飛上空中變成一座金山,與金山上顯出了尼古瑪成就的佛國之景,24 位空行母頃刻間修好了五金灌頂用的壇城,這時奶格瑪對瓊波朗覺說道:“藏地的小和尚,請你到我的國土上來。” 

  於是 24 位空行母牽手將瓊波朗覺帶到聖地上來,空行母圍坐於壇城內,尼古瑪向瓊波朗覺傳授了五金法。 

  傳法之後,勝樂三十二行處空行佛國的勇士、空行們齊來參加了會供,空行母們奏樂、唱歌、舞蹈,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尼古瑪對瓊波朗覺道:“從此你即與我兒無異,你應將五金法善為傳承下去利益無量有情。今生你修此法可迅速成就佛身。”
 
  “從能仁金剛持傳下此法,再經我傳給你一直到第七代,都應秘密單傳。過此之後方可廣傳具根弟子。”
 
  最後尼古瑪說:“現在你就準備回家鄉吧, 24 位空行母一路護送你。”
 
  於是出現一條彩虹光路,一直延伸至梭莎朗屍林的地面,花雨繽紛,天樂齊鳴,空行們唱起了吉祥祝詞,一直將瓊波喇嘛歡送至地面上來。 

  後來瓊波大聖將空行所唱的祝願憶下來,便成為五金法之中的尼古瑪吉祥經。 

  回到金剛座後,瓊波喇嘛即用一千兩黃金置辦了一個盛大空前的會供輪,請來 80 多位全印度知名的大聖進行盛大供養,大聖們嘆未曾有。
 
  尼古瑪、二十四境及色究竟天上的空行佛國的所有勇士、空行皆大歡喜前來參加了會供。
 
  尼古瑪對瓊波喇嘛授記道:“你的弟子將出生在馬哈迪瓦誕生之地,他們都將得到我的授記。你所有的傳承弟子都將往生到空行淨土中。”
 
  諸大聖親見此不可思議的稀有瑞象,皆齊聲讚歎道 ——-“ 唉瑪火! ” 授記瓊波朗覺的身將與密集金剛無二,語將與瑪哈瑪亞金剛無二,意將與喜勝金剛無二,功德與勝樂金剛無二,事業則與大威德金剛無

二、並共同給瓊波喇嘛取名為“瓊波朗覺”。 

   瓊波喇嘛回到西藏後。在阿裡,和阿底峽尊者相見,得尊者傳授《密集》等教法,並對自己攜帶的遭到破壞的梵文經典,依尊者的梵文得以修復,請大師仁欽桑波 和達瑪洛珠譯成了藏文。晚年自雍永寺開始,瓊波喇嘛共修建了 108 座寺院,這期間,常隨弟子漸有三千之眾,在所有寺院修好後閉關時,印度大聖那哈納喇嘛自空中飛來特為他傳授了白六臂瑪哈嘎拉的財神法。他修習此法後,那 108 座寺院均變得很富有。 

  瓊波朗覺前半生走遍了尼泊爾、印度的各大佛教聖地,遍訪名師,學到廣大精深的許多密法,成為集密法大成的通達者,直至晚年,瓊波喇嘛才到傳“修心八頌”的著名喇嘛郎日唐瓦仁波切處受比丘戒。
 
  後來,瓊波喇嘛的弟子大眾人數增至十萬。其中最傑出大聖的弟子有六位,分別為:嘉木切、麥敦、額頓、貢卻坎、匈貢、木覺巴。仁欽卓珠。瓊波朗覺只將五部金法秘密傳給了這六位弟子,他們只閉關修了六月即證得最勝成就。 

  西元 1139 年,瓊波喇嘛已有 150 歲的高齡。有一天,他召集弟子大眾,先將自己在特製的七寶裝飾的法座上坐了一下,然後將最年輕的大聖弟子木覺巴。 仁欽卓珠加到法座上,為其舉行了坐床儀式。宣佈將全部密法、寺院、弟子眾託付為木覺巴。 

  之後,他飛至三層樓那麼高的空中顯現成就,對弟子們說:“你們看一下修習五部金法可得到什麼樣的成就!”
 
  弟子們但見上師的身、語、意、功德、事業與五大金剛無二無別,都對五部金法生起極其不共的堅固信心。 然後瓊波喇嘛又舉身放光,光中顯現難以計數的諸佛本尊、金剛護法。又從三門分別發出白、紅、蘭光灌注每位弟子身上對應的三處,加持他們的身、語、意。 

  這時,從極高的空中鋪下來一條彩虹光路,無量空行來聚,天花繽紛而降、美妙的天樂不絕於耳,地上和空中到處瀰漫著異香。瓊波喇嘛在空行的簇擁下,不變身(即不捨肉身)飛往了空行淨土。
 

4、香登親波木覺巴。仁欽卓珠
 
  西元 1107 年,木覺巴降生於西藏的朗榮匈地區,七歲時,在大法王貢卻卡座下受戒,學習五部大論。後又在法王傑勒瓦處學習大小五明,並學習了小五部,遂成為西藏地區通達五論的傑出學者。
 
  後拜在香登瓊波大聖座下,印度 154 位大聖所傳密法全部得以傳授,閉關六月即取得五部金法成就,其間親見許多密佛。
 
  木覺巴有三千弟子,除尼古瑪五部金法秘密單傳外,其它香巴噶舉派的密法悉數傳給了弟子大眾。在罐頂傳法的同時,亦以極多化身去救度那些苦難深重的眾生。 

  之後,又得見本尊尼古瑪。尼古瑪對他說:“你已 73 歲,度生事業已經圓滿,你將法交付給丘吉桑給就回到空行佛國吧!” 

  於是在這一年的臘月二十五日,仁欽卓珠將弟子們召集一處,將尼古瑪的授記對大家宣講了一遍,為丘吉桑給舉行了坐床儀式,丘吉桑給成為香巴噶舉派繼承全部密法的第五位元傳承根本上師。
 
  然後木覺巴穿上瓔珞骨飾法衣,剎那間空中現出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他以修五金法圓滿次第中的“益西嘎空”空行頗哇法而帶著肉身飛去了空行淨土。臨行前,他囑咐將來的弟子們亦應修此法而得往生。

 
5、香登親波傑崗瓦。丘吉桑給 

  西元 1122 年,丘吉桑給降生與西藏的朗貢地區。
 
  他先在大活佛依尊瑪律座前出家,學習五部大論。
 
   大聖丘吉•傑崗芭給他傳了千手觀音的灌頂,修習時親見千手觀音。後來大活佛傑尊芬普巴處求得四續部的灌頂和修持竅決。此大聖所稟的是阿底峽尊者的傳承, 他將自己所得法傾囊傳授後,對丘吉桑給說:“我不是你的根本上師,你應現在去依止香巴噶舉派的香登親波木覺巴•仁欽卓珠。” 

  於是丘吉桑給來至仁欽卓珠座下,盡得其傳。然後開始閉關修尼古瑪五金法,六月即獲成就。 

  丘吉桑給的弟子有一萬多名,除五部金法單獨秘傳後,他將香巴噶舉派的其他密法全部傳給了弟子大眾。
 
  這期間,他曾以神通周遊世界,在俄至亞那空行聖地,空行母向其傳授了馬頭金剛密法。 

  在他 75 歲時,本尊尼古瑪前來授記道:“在你的弟子中,日貢瓦是你的繼承人。” 

  於是在這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對弟子眾宣講了尼古瑪的授記,令日貢瓦繼承了自己的法衣缽。

  然後他靜坐於室內,弟子大眾見一片虹光中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來迎請,瞬間丘吉桑給消失了身形,不變身飛往空行淨土。 

6、香登親波日貢瓦 

  日貢瓦於西元 1168 年誕生在西藏一名叫“約爾”的地區。 

  在大法王朗仁波切座前出家,學習了五部大論。於薩迦派大活佛智巴江琛仁波切處求得密法傳承和灌頂。

  後依止香登親波傑崗瓦•丘吉桑給,盡得所傳並在一年的閉關內成就了尼古瑪五部金法。 

  他有弟子七千人,除五部金法僅傳繼承人外,香巴噶舉派的其餘密法悉皆傳給了弟子大眾。此外,他還曾以分身術前往 24 個空行聖地(即勝樂二十四境)修習密法。 

  後來,同其上師一樣,遵尼古瑪的授記,將法位禪讓為弟子桑傑敦巴,在尼古瑪等無量空行的迎請下,不變身飛往空行淨土。 

7、香登親波桑傑敦巴 

  西元 1183 年,桑傑敦巴降生在西藏卡熱之地。 

  先在紮日法王前出家,在大活佛永和夏喜益西兩位仁波切前學習五部大論等佛學。後來到香登日貢瓦座下,得到香巴噶舉派全部密法傳承、灌頂,閉關六月成就五部金法。 

  然後他維修了瓊波喇嘛所建的 108 座寺院。
 
他有二千弟子,除五部金法另行秘傳繼承人外,其餘諸法均傳給了弟子們。 

  後圓寂前尼古瑪前來授記道:“五部金法於七代中應秘密單傳,七代過後便可廣傳。將來五部金法向全世界各地廣傳時,修此法證殊勝成就者將如天上的繁星那樣的眾多!” 

  不久,桑傑敦巴著急弟子大眾,將尼古瑪的授記當眾宣講了一遍。同時宣佈由赤宸本繼承自己的法位,而自己亦立即要回到空行淨土去了。 

  弟子們聽後悲喜交集,伏地祈求上師繼續住世。桑傑敦巴向弟子們說了一些安慰鼓勵的法語,然後同歷代傳承上師一樣,在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等來迎請下,肉身飛去了空行淨土。

 
二、後七位“輪王七近寶”上師 

1、香登親波赤宸本 

  西元 1215 年,赤宸本在西藏孔嘉之地出生。
 
  大活佛赤宸喜饒為其剃度傳戒,大法王釋迦爾奔為其傳授了五部大論等佛學,因學識淵博而成為名聲廣大的學者。 

  後依止香波桑傑敦巴,獲得香巴噶舉派的全部教授。他將這些教授傳給了弟子大眾,許多具緣者領受了五金法生、圓次第的灌頂。
 
  赤宸本有弟子三千之眾,證殊勝成就的弟子共有 113 人。 

  他曾化現勝樂金剛前往 24 個空行聖地修習密修法。自他之後,香巴噶舉派的歷代傳承上師均發願不在人間娶妻,都是以比丘身應化示現。
 
  之後,在 24 位空行母的幫助下,赤宸本用文字將五金法寫成法本,24 位空行母的指印留在法本上,警示任何人均不得擅自改動法本。 

  76 歲時,尊尼古瑪授記。宣佈朗日爵覺為自己的衣缽傳人。
 
  然後,他修五金法圓滿次第中白空行母的頗哇法,24 個空行聖地之一的“禪多俄”的眾空行來迎,用彩帶將其肉身裹起,在天樂聲中迎請而去。 

2、香登親波朗日覺 

  西元 1228 年在西藏窘地區出生。在法王瓊朗卡紮巴座下出家聽講五部大論後,於此法王和赤日法王兩處得時輪法類等的許多灌頂。 

  後來香登赤宸本前盡得香巴噶舉派密法教授,閉關六月成就五金法,得見香巴噶舉派的所有本尊。
 
  朗日覺抄寫過三本《尼古瑪五部金法》法本,因被空行取走兩本,遂不敢再抄。後有一天瓊波喇嘛現身相告道:“你可以抄寫多份五金法本,給你的每座寺院都分發一份。” 

  後朗日覺將雍永寺和山東寺修成供弟子們清修的閉關院,在此兩寺閉關修五部金法的弟子中,即生成佛的弟子前後共出現了五百位。
 
  圓寂前,尼古瑪現身授記道:“在你的大聖弟子中,簡宸本適合繼承你的法位。”遂將一切交付給了簡宸本來繼承。
 
  後來蘭巴嘎空行聖地的空行來迎,其肉身在弟子大眾眼前即飛走不見了。

 
3、香登親波簡宸本
 
  西元 1261 年,簡宸本出生與西藏的空蘭之地。
 
  在薩迦派大活佛謝瓦•貢嘎桑給座下出家。簡宸本當了三年薩迦派的法王。
 
   依止根本上師香登朗日覺後,得到全部香巴噶舉派密法傳承和灌頂,閉關六月成就五部金法,期間得見尼古瑪和空行母蘇凱西帝。蘇凱西帝指點他到“吉”的一個 地方去為弟子們修建一個閉關院;尼古瑪則指示他將五部金法重寫一份,將其中弟子們不甚明瞭之處寫得更詳細,以便利弟子們理解和領會。
 
  從此五部金法在修法上分成新、舊兩系,依舊編而修的稱為山東系,依新編法本而修的稱為吉系。
 
  在眾多弟子中,有 1500 名成為大聖,其中有 70 名大聖弟子,他們曾分身遍遊世界,寒暑均是穿一件白單衣,閉關時亦不需供給飲食。
 
  在度生事業已畢時,簡宸本將新舊兩種五部金法法本交給弟子赤宸貢,並對他說:“這簡繁兩種法本均留有 24 位空行母的手印,你切勿對其作任意改動。”赤宸貢接過法本;果見兩樣法本上均有清晰的 24 位空行母的手印。
 
  傳位後,與無量空行前來迎請下,簡宸本不變身飛往二十四境的嘎瑪日哇空行聖地。 

4、香登親波赤宸貢 

  西元 1292 年,赤宸貢誕生在西藏的匈地區。
 
  先在法王永日香傑處出家受戒。
 
  夏魯派大法王沃敦•仁欽則向其傳授了五部大論,以及得時輪法類等眾多傳承、灌頂。 

  後遇香登簡宸本,盡得其所傳,閉關六月成就五部金法,曾以飛行成就前往二十四境修習密法。 

  他有弟子二千人,共有 64 名弟子證最勝悉地。
 
  後於一次會供輪後,尊尼古瑪授記禪讓給桑傑桑給。 

  圓寂時眾空行來迎。出現許多瑞象,不變身飛往二十四境之一的瑪拉華空行聖地。 

5、香登親波桑傑桑給 

  於西元 1347 年降生於四川的康巴地區。

  長大後前往西藏,在大法王乃珠瓦座下出家,聆聽五部大論等教授。
 
  後在香登親波赤宸貢座下得到得到全部香巴噶舉派密法傳承和灌頂,修持竅決。然後到山東寺和止貢寺兩寺院閉關,在兩寺內增修了不少閉關房。
 
   有一天白空行母前來相告道:“你若將'甘露子'法修成功後,便可以利益眾多有情。”於是桑傑桑給閉關修習白空行母傳授的“甘露子”法,將一缽甘露變成了 十三缽。桑傑桑給將甘露分給各地的群眾飲下,得飲甘露者不需修法即可在夢中前往空行聖地,並且臨終時頭頂出現彩虹,空行母將其迎接到空行聖地。 

  印度有個貢嘎河,桑傑桑給將七缽甘露灑向此河,凡引用到甘露的河中生靈都能往生到空行聖地。 

   桑傑桑給在證得神足通後,曾於一年內遍遊了 24 大空行聖地。他長年僅穿一件薄袈娑,印度的人們稱呼他為藏
的大聖“日欽巴 ”。桑傑桑給圓寂前尼古瑪授記,將自己的法位託付給仁欽江琛。在諸多瑞相現前時,弟子們目睹上師在無量空行的恭迎下,不變身飛往二十四境之一的俄這空行聖 地。 

6、香登親波仁欽江琛 

  西元 1347 年,仁欽江琛降生在西藏的香給之地。
 
  在大法王紮江璣座下出家受戒,又在大法王釋迦永沃前學習五搭大論和大小五明。因智慧超卓、學識淵博而與另一名叫當爾俄的青年被當時的人們尊為西藏青年中的日、月。 

  後依止桑傑桑給,與其同年的根本上師將自己所知傾囊相傳,仁欽江琛閉關三年領三個月修習了全部香噶舉派的密法,證無上成就。之後,他主持修繕了從前瓊波喇嘛始建的 108 座寺院。 

  此外,他還化身前往 24 個空行聖地修習密修法。
 
  仁欽江琛的親傳弟子中,即生成就的大聖有 37 人。在宣佈由弟子桑傑華繼承自己的法位後不久,同其歷代傳承上師一樣,以不變身飛往了二十四境之一的至夏格裡空行聖地。

 
7、香登親波桑傑華 

  桑傑華於西元 1394 年生於西藏大宗地區。在大法王迦瓦座下出家後,繼在大法王謝林朗覺座前學習了五部大論等佛學。 

  後依止香登親波仁欽江琛,盡得其傳,閉關六月成就五金法。從此身體似琉璃般內外透明,陽光可透射過她的身體,弟子們可清楚觀見其中五輪上的本尊五大金剛及壇城。
 
  桑傑華在瓊波喇嘛所建的 108 座寺院裡一一進行了灌頂傳法,其親炙弟子中,13 位成為證最勝悉地的大聖。 

  同時其化身還在各個地方廣作利生的事業。 

  有一天本尊尼古瑪和司卡史德前來授記道:“你的弟子木巴瓦可稟承你的衣缽。自木巴瓦開始,將連續出現 18 位傳承上師,其最末的那位名哥爾拉,他們可在各個地方和各教派中廣傳香巴噶舉派的密法。” 

  桑傑華著急弟子大眾將未傳完的法一次傳完,於 68 歲這一年的 十二月二十五日,宣佈將法位傳給木巴瓦,自己準備前往空行聖地。
 
  一會兒,但見花雨繽紛,天樂齊鳴,異香彌馥,彩虹中出現眾多空行母。桑傑華不變身飛往二十四境之一的貢拉木波空行聖地。 

  弟子們悲泣哀號,有許多人慟哭著昏絕於地,有一些昏倒的弟子們一天半後方復蘇過來,尚有幾位弟子由於極其眷戀上師,從此再未醒來,追隨他們的上師去了。 

三、廣傳法的十八位上師 

1、香登親波木巴瓦 

  西元 1410 年,木巴瓦降生在西藏的宗地區,洛龍法王釋迦平為其落髮傳戒,並向其傳授了五部大論。
 
  在香登桑傑華座下盡得了香巴噶舉派密法,閉關一年成就五金法。
 
  其大聖弟子有 75 位。向其弟子們盡傳了本派的密法,92 歲時,空行母蘇凱西帝現身相告道:“你將事業交給勒巴江琛來繼承即前往空行淨土吧。” 

  於是召集弟子眾作了臨終的安排,並對弟子們說十方諸佛已來迎請他到本尊尼古瑪的國土去。 

  木巴瓦圓寂時同歷代傳承上師一樣,出現了很多奇特的瑞象。他的遺物荼毘後,既無遺骨,亦無灰燼,未留下任何可見物。

 
2、香登親波勒巴江琛 

  勒巴江琛於西元 1431 年降生於西藏宗地區。
 
  大法王永登親波向其傳授了五部大論後,即來依止香登親波木巴瓦,系統地學習了香巴噶舉派的全部密法,並用六個月的閉關時間成就了五部金法。 

  勒巴江琛灌頂不需修建壇城,弟子們但見壇城顯現在上師體內,他的弟子中,25 位成為大聖。
 
  圓寂前空行母蘇凱西帝前來授記更嘎轉就繼其後任,並敦請他前往空行聖地,勒巴江琛最後將未傳之法一次性全部傳畢,遂在奶格瑪、司卡史德以及 24 位空行母的齊來邀請下前往了空行聖地。
 
  其遺體在七天內沒有荼毘,原因是弟子們見其遺體周圍籠罩著彩光並發出異香。七日後彩光已完全縮入遺體內,於是舉行荼毘儀式,荼毘後靈骨上出現本尊五大金剛和釋迦佛的聖像。 

3、香登親波更嘎轉就 

  西元 1495 年,更嘎轉就降生在西藏的洛宗地區。
 
  7 歲時即在香登親波勒巴江琛座下出家,從 7 歲至 35 歲期間,在西藏地區各教派的全部 75 位元大德上師前學習了顯密經論和各種密法傳承、灌頂和修持竅決。
 
  然後他不辭辛勞將各教派從印度傳來的甚深密法進行整理,如蜂萃蜜般將 108 種鮮能弘傳或近於失傳的密法傳承整理到一冊子內,為後人保存下來了極其珍貴的佛法財寶。直至今日,藏傳佛教各教派內仍有不少高僧大德在緬懷更嘎轉就為佛教作出的功勳。
 
  在得到香巴噶舉派的全部灌頂後,更嘎轉就閉關六月成就了尼古瑪五金法。
 
  更嘎轉就給弟子們及各地趕來求法者普遍傳授了五部金法灌頂,尊尼古瑪授記,將法位傳給了喇轟紮華。
 
  74 歲示寂時以分身術變化出 75 位“自己”,然後將 75 位分身攝入體內,對近旁的弟子們說:“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迎接我來了,我要到空行聖地去了。”言畢即圓寂了。
 
  遺體供奉七日,遺體周圍出現虹光,七日後虹光消失,弟子們認為可以舉行荼毘,荼毘後,更嘎轉就的遺骨上出現了本尊五大金剛及眾多佛菩薩的聖像。 

  更嘎轉就亦是覺囊派歷史上最偉大的法王,尊稱為傑尊達那納達。 

4、香登親波喇轟紮華
 
  西元 1521 年喇轟紮華西藏的宗地區降生。 

  先在大法王匈龍瓦座下出家學習五部大論和五明等佛學。後依止香登親波更嘎轉就,得其傾囊傳授,閉關三年零三個月,成就五金法,得見五部金法中和上師整理出的 108 種甚深無上密法的全部本尊。
 
  喇轟紮華向弟子們和各派前來求法者廣傳了尼古瑪五金法,其繼承人為卓為貢波。 臨終時自見尼古瑪和全部的傳承上師齊來迎接,往生了香巴拉國土。 遺體荼毘時出現天降花雨,彩虹滿天,異香瀰漫等瑞象,在遺骸中發現了許多舍利子。
 

5、香登親波桑多。卓為貢波 

  西元 1575 年,卓為貢波在西藏宗地區降生。
 
  在大法王更嘎堅贊座下出家,在大法王香巴仁著座前聆聽了五部大論等教授,在大聖多降瓦處得到了喜金剛灌頂和修持竅決,在法王榮日江措面前求得時輪六支灌頂。 

   依止香登喇轟紮華後,盡得其二親傳,閉關六月即成就五部金法,然後修習更嘎轉就整理出的 108 種密法,平均每法僅用一天的閉關時間即獲成功,得見許多密佛和本尊。諸大聖和群眾讚歎更嘎轉就的成就與大聖瓊波朗覺無二無別,在整個藏區,各教派的瑜伽師 對其推崇備至,紛紛尊其為自己的上師。
 
  他將完全續部的密法進行整理,一生整理出的密法達 70 多卷。其中,將新、舊兩種五金
本中的甚深尼古瑪六法統一成《唐達瑪》和詮釋《唐達瑪》的《瑪木仁達》。尊尼古瑪的授記,卓為貢波宣佈益西江挫為自己的繼任人。
 
  61 歲這年的三月初八淩晨,大地六種震動,天花亂墜,天樂持續不絕,尼古瑪、24 位空行母及無量空行勇士們將卓為貢波迎請去了東方不動佛的國土。
 
  圓寂後,卓為貢波的遺體縮至八個月嬰兒那般大小。

 
6、香登親波益西江挫
 
  西元 1598 年,益西江挫在西藏宗地區降生。 

  在大法王喲臨洛座下出家學習五部大論及五明知識。 

  來到香登親波卓為貢波座下後,得授香巴噶舉派的全部密法以及各教派金剛部的密法灌頂。閉關六月成就五金法,從此身體變得似琉璃般透明,且示現了極大的他心通。他將香巴噶舉派的密法和各教派金剛密法普遍傳給了弟子們,證殊勝成就的大聖弟子有 100 人。 

  70 歲這年的一月二十五日示寂,尼古瑪和時輪金剛壇城中心的八大空行母將其迎請去了香巴拉國土。
 
  益西江挫圓寂時,大地震動,天降奇花,出現了眾多吉祥瑞象。荼毘後的遺骨上佈滿了金剛部幾乎所有金剛佛的聖像。益西江挫的繼任者為永旦貢布。 

7、香登親波永旦貢布
 
   西元 1622 年,永旦貢布降生在西藏的翌日地區,年少時在大法王宗瓦匝座下出家學習五部大論等佛學知識。後在香登親波益西江挫座下盡得香巴噶舉派密法,並得授各教派金 剛部的密法。閉關六月即證五部金法成就,向人們顯示了極大的他心通,並示現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事通曉無礙的神通。
 
  73 歲時,尊尼古瑪授記,將法位傳給貢布華吉,自己在空行母寺卡史德和 24 位空行母的迎請下往生了淨土。 遺體火化後,出現了共十三種顏色的各色舍利。

 
8、香登親波貢布華吉 

  西元 1660 年降生與西藏地區。夏努瓦大王索朗秋竹為其剃度出家,大德釋迦登•香巴紮西向其傳授了五部大論。
 
  在香登永旦貢布座下得其傾囊傳授,閉關一年成就五部金法法,弟子們能見其五輪上有本尊五答大金剛及本尊壇城。此外,他還示現輕身術,身輕如燕,且不不要進食,斷絕了便溺不淨。
 
  71 歲時,本尊前來授記由貢布紮巴稟其法衣缽。這年的 四月二十五日,在尼古瑪和歷代傳承上師前來迎接下前往密嚴剎土,身體如煙霧般化去。

 
9、香登親波貢布紮巴 

   西元 1692 年,貢布紮巴降生在西藏的貢布地區。在大法王波覺羅覺瓦座前出家學習五論及五明等佛學。 後依止香登親波貢布華吉,得根本上師的全部密傳,閉關三年零三個月成就五部金法法,得見金剛部的所有本尊,他一座寶瓶氣可持 25 天,而且示現隨意穿牆過壁的功能。他向弟子們盡傳自己的所集諸法,證殊勝佛果者共有七人,其中朗江貢布後來繼承其位。
 
  貢布紮巴圓寂時,諸大弟子見彩雲中出現了歷代傳承上師,將貢布紮巴迎請去了東方不動佛國。荼毘後,其遺體半小時即被化掉,未留下任何可見物。

 
10、香登親波朗江貢布 

   西元 1724 年,朗江貢布降生在西藏的貢布地區,在大活佛曲吉當著座前出家,在大法王傑洛松寧瑪前學習五部大論和五明佛學。後香登貢布紮巴向其盡傳了香巴噶舉派的密法 及各派金剛部密法灌頂。閉關三年零六個月成就了五金法,然後向弟子們盡傳其所學。其中則弘洛如稟其法衣缽。圓寂時歷代傳承根本上師將其迎往了密嚴剎土。遺 體荼毘後遺骨上出現了五種彩色,弟子們將其遺骨造塔供養。 

11、香登親波則弘洛如
 
   西元 1753 年,則弘洛如在四川康巴地區降生。在大活佛嘎瑪史德前出家學習經論,後在香登朗江貢布座下得到其所有密法的傳承和灌頂,閉關六月成就五部金法,在諸大弟子 中,陳壘香達承其衣缽。圓寂時歷代傳承上師將其迎請去了阿彌陀佛的國土。遺體變成了八歲孩童般的大小和形態並發出陣真清香,後來還流出了甘露。 

12、香登親波陳壘香達 

  西元 1756 年,陳壘香達降生在西藏貢布地區。在大活佛嘎瑪巴。丹登多傑座下出家,在杳爾貢法王洛松給勒座前聽受五部大論等佛學。在香登則弘洛如處得其傾囊相授,閉關六月成就奶格五金法。
 
然後將香巴噶舉派密法傳給了一切具信弟子。圓寂時奶格瑪和 24 位行接引淨土,身體荼毘後靈骨上有五大金剛和時輪金剛的心咒。靈骨分給各寺院建塔供養。給勒華宗繼其後任。

 
13、香登親波給勒華宗 

   西元 1761 年,給勒華宗降生在康巴地區。長大後前往西藏,在拉多法王索榔達吉座下出家,學習五部大論和《密宗道次第論》。後依止香登陳壘香達,得香巴噶舉派及各派金 剛部的傳承和灌頂,閉關八月成就五部金法,得見金剛部所有本尊。給弟子們盡傳其所學後,更嘎楞注稟其傳承。圓寂時,眾見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來迎,給勒華宗帶著肉身飛去密嚴剎土。 

14、香登親波更嘎楞注
 
  西元 1765 年更嘎楞注降生與西藏地區。在覺囊派大法王洛松華旦近前出家學習顯密經論。後於香登給勒華宗座前得其全部教授,閉關三年成就五金法。更嘎楞注將法位傳給洛珠榮伍。圓寂時尼古瑪和眾空行前來迎接,遺體荼毘後,留下無數類似舍利子的珠狀物。 

15、香登親波洛珠榮伍 

  西元 1771 年,洛珠榮伍降生與西藏地區。先在達朗法王更嘎洛珠處出家學習經論。然後來至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郭達瓦熱空行聖地閉關七年,得見 24 位空行母。空行母告訴他:“你不能長留此地,你的根本上師是更嘎楞注,你應去依止他。”
 
  於是來到香登更嘎楞注座下,更嘎楞注將香巴噶舉派及各教派金剛部的灌頂悉數傳授給他。
 
  洛珠榮伍閉關修五部金法,僅用一月即獲成功,從此白空行母時刻護衛他。洛珠榮伍共有 13 位大聖弟子,其中嘎瑪朗統繼承其位,臨終時,諸種瑞象現前,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來迎,洛珠榮伍不變身飛往尼古瑪的國土。

 
16、香登親波嘎瑪朗統 

   西元 1774 年降生與康巴地區。在法王嘎瑪紮西近前出家,在大格西香巴羅珠座前學習五部大論和大小五明。依止香登洛珠榮伍後,盡得其傳,閉關三年成就五部金法,從此六 臂瑪哈嘎拉與其寸步不離。其大聖弟子有 30 人,其中延攀哦這稟其衣缽。圓寂時。尼古瑪和眾空行母將其迎請去了尼古瑪的國土。遺體荼毘時,火焰中出現了五大金剛,令弟子眾感動不已。 

17、香登親波延攀哦這
 
   西元 1790 年,延攀哦這降生在四川康巴地區。在大法王宗德巴。朗卡堅贊座下出家學習顯密經論,依止香登嘎瑪朗統後,盡得師傳,筆關三
成就五部金法,從此白六臂瑪哈 嘎拉與其形影相隨。延攀哦這這一寶瓶氣可持續一個月之久。另他曾分身同時前往 24 個空行聖地修習密修法。成就後,延攀哦這將香巴噶舉派密法廣傳各地和各派的弟子,這期間他維修了瓊波喇嘛始建的諸多寺院。圓寂時,尼古瑪、司卡史德和 24 位空行母將其迎請功去了空行淨土,出現了諸多瑞象,其遺體荼毘後出現了五顏六色的捨利子。永旦江措繼承其位。

 
18、香登親波洛珠塔依
 
   西元 1813 年,洛珠塔依降生在西藏的貢布地區,他有三個法名,除“洛珠塔依 ”外,還有“永旦江措”和本尊尼古瑪授記的“哥爾拉”。洛珠塔依在大活佛更嘎堅贊處出家,依止歌教派共有 35 位金剛上師,從這些上師處求得的各派眾多密法。其中主要的是在香登親波延攀哦這座下學習了尼古瑪五金法,閉關三月獲得成就。 之後,他廣泛將香巴噶舉派傳承下來的密法傳向各教派。
 
  洛珠塔依一生有 100 多部著作。 

  他示寂前,尊尼古瑪指示,宣佈傳位香登親波給更嘎久美。圓寂時瑞象現前,彩虹中尼古瑪和使方諸佛一齊授手,將其迎往了密嚴剎土。

 
四、往後的幾位上師 

1、香登親波更嘎久美
 
   西元 1864 年,更嘎久美降生在安多的阿壩地區。在大活佛宗猛仁波且座下出家,在大法王紮西哦這座前聽受經論教授。在香登親波洛珠塔依和其他眾多上師處求得五部金法和 各教派的許多教授。閉關成就五金法後,他向信徒們傳授了香巴噶舉派的全部密法,其中桑華傑巴繼承其位。 

  有一天尼古瑪、時輪金剛的佛 母前來邀請其前往香巴拉國土,於是他將房門緊閉獨坐室內準備圓寂。近侍弟子們發覺後破窗而入,懇請上師繼續住世。 他僅披一件袈娑,突然身體縮至一米長大小飛上空中。弟子們悲號撲地,更嘎久美不忍,又自空中飛回室內。他回到室中後又與弟子們相伴了七個月之久。後在七個 月之後的二十五日,趁弟子們未加留意時,更嘎久美又將房門緊閉獨坐室中,待弟子發覺時,他已經修頗哇法帶著肉身飛往了香巴拉國土。

 
2、香登親波桑華傑巴
 
   西元 1899 年,桑華傑巴降生在四川的阿壩地區。在大活佛江欽。尊江措座下出家,雜沙拉大格西香巴仁者前聞思顯密經論。在大聖多登多吉以及其他眾多上師前求得各教派的 許多傳法和灌頂。尤其是在香登更嘎久美前求得香巴噶舉派全部密法,閉關一年零一月成就五金法,得見完全續部的全部本尊,在他的弟子中,德鬱多吉繼承了他的 衣缽。1958 年,桑華傑巴亦被送入九州縣勞改農場接受“勞動改造”。有一天,他對一塊勞動的人們說“我先與大家說聲告別了,今晚尼古瑪和 24 位空行母要來迎接我。”人們對其所說半信半疑,遂未怎麼在意。但這天晚上有很多人聽到了美妙悅耳的天樂,綿綿不絕。但那些聽過桑華傑巴昨日所言的人們第二 天一早紛紛跑去觀看,果然那位慈祥的老喇嘛圓寂了。 

3、香登親波德鬱多吉 

  西元 1919 年,德鬱多吉降生在四川的阿壩地區,在大活佛傑華巴座下出家,於大法王紮巴羅珠和七位格西前學習了五部大論、大小五明等佛學知識,在香登桑華傑巴處得到了香巴噶舉派的密法傳授,閉關三年成就五部金法,從此六臂瑪哈嘎拉與他寸步不離。 

  後於夢中得空行母蘇凱西帝舉身授記,囑其將法位傳位給拉則江貢。因此在 1975 年,德鬱多吉將香巴噶舉派全部密法託付給拉則三世江貢•桑吉華活佛,並授法本、鈴杵、手鼓、嘎巴拉等,囑託拉則江貢活佛擔任香巴噶舉派第 36 任根本上師。
 
  以上是具德香巴噶舉派主要的一支傳承的介紹,這一支傳承稱為舊系傳承。 

  香巴噶舉派另一支相對次要的分支傳承,成為新系傳承,乃從木欽巴開始,後經宗卡巴大師、唐東嘉波喇嘛一直傳下來,直至寧瑪派大活佛、伏藏大師多旦•若萊多傑仁波切。多傑仁波切將新系傳承的五金法傳給了拉則江貢活佛。

  西元 1977 年藏歷八月二十五日,拉則寺總持三世江貢•桑吉華在人跡罕至的“側龍窘”閉關山洞中,根據《尼古瑪及諸空行母的因緣》(色榮紮西華編著)、《香登親波瓊波 朗覺的因緣》(香含仁巴宗沃編著)、《香巴噶舉派前“七寶”上師的因緣》(木巴瓦。貢卻朗覺編著)、《香巴噶舉派後“輪王七近寶”上師的因緣》(香登給勒 華宗編著)——–等材料,著手整理編寫了此香巴噶舉派傳承、因緣的極其簡略的介紹。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香巴噶舉

香巴噶舉

  • 克珠瓊波南覺
  •   噶舉派的傳承有「香巴噶舉」和「馬爾巴噶舉」兩個源流。「馬爾巴噶舉」是指由馬爾巴大師所建立的教派,而「香巴噶舉」則是由克珠瓊波南覺祖師所開創的教派,因為他在中藏的「香雄」地方建立了重要的寺廟,故以地方命名為「香巴噶舉」。

      香巴噶舉的創始人克珠瓊波南覺誕生於中藏,他曾遠赴印度七次,向許多偉大的上師學習佛法。瓊波南覺曾說他有四位根本上師、十三位極具殊勝傳承之上師,以及一百五十位證量極高、學理通達的上師。其中他的兩位根本上師──尼古瑪與蘇卡西帝,為女性的大成就者。瓊波南覺將這些上師的法教全部帶回西藏,建立了香巴噶舉傳承。

  • 如意樹與黃金法要
  •   按照西藏的術語,香巴噶舉的法教可以簡單地分成兩類,一類是「謝巴」,一類是「竹巴」。「謝巴」是指各種的法教,也就是理論的部分;「竹巴」則是指修持、實修。香巴噶舉法教的「謝竹」,可用一棵「如意樹」來作為代表,即整個法教有如一棵樹,有樹根、有主幹、有花朵以及許多果實。在此作簡單的比喻:
  • 樹根為「尼古瑪六法」
  • 樹幹為「噶烏瑪大手印」(或稱「寶盒大手印」)
  • 樹枝為「三為道用」
  • 樹葉為「紅白空行母」,代表的是紅的「卡俱瑪」與白的「卡俱瑪」修持法門,也就所謂的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
  • 果實為「無死無謬」的教法。
  •   以上五種法要即香巴噶舉的五種「黃金法要」,亦即「香巴五金法」。
  • 法脈傳衍
  •   正如克珠瓊波南覺的上師以及一些護法所預言,瓊波南覺真正成就了香巴噶舉傳承的法要。除此之外,瓊波南覺也有許多有成就的弟子,共有十八萬個,他們不論在修持或了悟上都達到相當的境界。在眾多成就的弟子中有六位主要弟子,他們各自擁有香巴噶舉傳承裡一些特殊的法教。這個傳承在香巴噶舉裡一對一地直接傳了三代,這種一個傳一個的單傳方式,藏文稱作「寄俱」。

      這種「寄俱」的傳法傳到第三代克珠南頌,之後又持續遞傳了三個人,自此便不再是一對一的相傳,而開始了廣傳,即同時有很多人可以領受到香巴噶舉傳承的法要,這在藏文裡稱為「塔傑」。

      「塔」是指一切的事情都生起了,也就是復興,或是一直向上發展;「傑」是指向廣的發展,也就是非常興盛。於是香巴噶舉的傳承便有如「如意樹」的法要一般不斷向四處衍展,枝葉茂密。

  • 蔣貢工珠羅卓泰耶與香巴噶舉的復興
  •   『所謂一個法教的復興以及再度活躍,是指所有的灌頂法門、所有的傳承以及所有的開示和所有的法教都被再興起來,與一般所謂的做一個研究或建立一個基金會,或是去建立一個組織來復興它是不一樣的。

      一個傳承的法教若完全喪失,是不可能復興的。』香巴噶舉傳承從一代一代單傳而後廣傳,之後則起起落落,整個傳承的法要幾乎喪失,直到大約一百五十年前才由蔣貢工珠羅卓泰耶將它再度復興。

      過去香巴噶舉的發源地是在中藏的「香雄」,而今日香巴噶舉的復興地則是在東藏的八蚌寺。八蚌寺是噶瑪噶舉傳承的主要寺廟,由第八世泰錫度仁波切所建立。蔣貢工珠羅卓泰耶仁波切也駐錫在那裡,他是整個金剛乘傳承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上師。

      蔣貢工珠仁波切曾發下誓願要復興當地所有即將消失的傳承,因此他很努力地到各地修習即將消失的傳承,拜訪約兩百位上師,精進領受法教。在第八世泰錫度仁波切所建立的八蚌寺裡,蔣貢工珠羅卓泰耶仁波切與第九世泰錫度仁波切貝瑪寧傑汪波一起復興了香巴噶舉的法教。

      香巴噶舉傳承從一代一代單傳而後廣傳,之後則起起落落,整個傳承的法要幾乎喪失,直到大約一百五十年前才由蔣貢工珠羅卓泰耶將它再度復興。過去香巴噶舉的發源地是在中藏的「香雄」,而今日香巴噶舉的復興地則是在東藏的八蚌寺。八蚌寺是噶瑪噶舉傳承的主要寺廟,由第八世泰錫度仁波切所建立。

      蔣貢工珠羅卓泰耶仁波切也駐錫在那裡,他是整個金剛乘傳承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上師。蔣貢工珠仁波切曾發下誓願要復興當地所有即將消失的傳承,因此他很努力地到各地修習即將消失的傳承,拜訪約兩百位上師,精進領受法教。在第八世泰錫度仁波切所建立的八蚌寺裡,蔣貢工珠羅卓泰耶仁波切與第九世泰錫度仁波切貝瑪寧傑汪波一起復興了香巴噶舉的法教。

      香巴噶舉傳承有個藏文叫「香悲瑟曲」的法教,「瑟曲」的意思就是「黃金法要」,這個黃金法要就在蔣貢工珠仁波切的努力下重新被建立起來。

      當時八蚌寺有三個主要的三年三個月閉關中心,分為上、中、下三院,上院距離八蚌寺大約一英哩。蔣貢工珠仁波切在那裡傳授「尼古瑪六法」,這個法教後來由第一世卡盧仁波切延續下來,卡盧仁波切並擔任閉關老師,將此法加以保存弘揚。

      第十六世噶瑪巴曾請求第一世卡盧仁波切,讓所有噶瑪巴主要的弟子均能領受到香巴噶舉完整的傳承,因此噶瑪巴的主要弟子就在隆德寺領受了完整的香巴噶舉法教,包括尼古瑪六瑜珈以及其他種種法要。在香巴噶舉以及噶瑪噶舉的整個復興的過程裡,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因緣是相當殊勝的。

      今天這些香巴噶舉教法是為西藏各大教派所共許的。


引用: http://www.kalu.org.tw/article/nc1.htm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心是業之源 — 堪布益西彭措/著



心是業之源

一、萬行之源

每個人所造的業不外乎身體的造作、語言的交流、思想的活動這三個方面。而身口一切的行為又都是受著一念的驅使去造作的。離開了這現前的一念心,身口如同無情之物,怎麼會有行住坐臥、出言吐語的活動呢?所以身口是造業的工具,意識才是造業的作者。就像樵夫用斧頭砍柴,我們一般只會說是樵夫砍柴而不會說是斧頭砍柴一樣。

一個人餓了想充饑,就會設法去購買食物、淘洗、生火、烹飪,最後享用飲食,其間所作的身口行為都由這充饑飽腹的動機所驅使。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無不是起意之後而行動的。想去買菜,立即起身出門;欲吃新鮮蔬菜,就去菜場;欲去菜場,就循著路線行走;為了省錢,又與菜農討價還價⋯⋯如此等等,整個過程中有不可計數的動機指揮著身口進行不可計數的行動。個人如此,一個群體的活動也不例外。比如一個公司全體員工都有獲取利潤的相同動機,所以上至公司總裁制定決策、安排事宜,中至各部門各施其職,或技術開發,或經營推銷,或後勤供給,下至每個人的日常工作,都受著這共同心願的推動而運行。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的業是個體業的綜合,既然身口意由心驅動,所以人心實際是世界的軸心,是人心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運轉

再放眼觀察整個宇宙的一切器情萬物,則全是這現前一念心所流現。經云:“罪福二輪,苦樂二果,皆三業所造,一心所感。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施,即餓鬼業;愚癡暗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夫心淨則香台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非從天降,豈屬地生?只在最初一念所致。離卻心源,更無別體。”

二、禍福之根

上述身口意一切業都源於一念,而這一念心動機的差別決定著業的本質是善、是惡,還是無記。

如有三人都去繞塔,一位是為了憶念佛的功德,另一位是想趁機竊取塔中的寶物,第三位是盲目地隨著人群轉繞。他們三位都作了繞塔的身業,而這身業本來是中性的,沒有善惡的自性,它之所以成為善、惡、好、壞,全是人心使然。上面三人因為行為的動機有賢善、惡劣、無記三種,所以他們所造的業就成為善業、惡業、無記業。

又如,為了教育孩子,糾正其缺點,父母會嚴厲地呵斥孩子,但這是發自內心的慈悲,希望他好,所以是善業;相反有人為了謀求自己的私利,以恭敬的言行討好上司,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是自私的動機,所以這些行為反而是惡業。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說:“樹根為藥芽亦藥,根為毒芽何用說,唯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所以從貪瞋癡所引生的一切身語意行為都是不善業;而從無貪無瞋無癡所生的一切行為都是善業。

既然一切安樂與痛苦,都由善惡業所感召,而善惡業又源當下一念心的發動。所以禍福的根源就在於當下一念。《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六祖大師說:“一切禍福,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人在一念未生之時,就像湛然的虛空一般,善惡還沒有形成。只由一念的發動,趨向於好事即是善,趨向於壞事即是惡。開始不過起一念、行一事,但日積月累,串習一久,就有了善人、惡人的區分。所以得禍得福,全都取決於最初的一念。古代,儒家教人“(每)日三省吾身”、非禮勿思、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視,也正是源於此理。如果我們能夠時刻把持自心,不令非法的邪念產生,倘若惡心生起,及時將其消滅,轉成善心,這樣行持久而久之,善惡自己作得了主,未來的命運便把握在自己當下“心”的手中。

宋代趙康靖公,為了淨化自己的心念,日常放置瓶、豆二物,默察內心,如果起一善念,就投一白豆,起一惡念,就投一黑豆。起初黑豆很多,逐漸地善心串習力增強,惡心自然減少,最後善惡二念都忘,瓶豆也棄而不用。他的內心也因此磨礪得清淨瑩澈了。

明朝楊翥,官拜尚書,一天夢遊園林之中,吃了兩個李子,醒來之後自責道:“是我平日義利不明,才會夢中做此!”為此,他斷食數日以自警省。

昔有一八歲沙彌妙顏,已得羅漢神通,一日飛入王宮,王后想要抱他。妙顏阻止說:“不應靠近沙門。”王后說:“你年幼如我兒一般,雖然以身抱你,又有何不可?”妙顏答道:“你所說的,雖符人之常情,但情從微起,猶如星星之火,能焚萬里之野。又如涓涓之水,能穿泰山之石。事事都由細微之處漸漸發展而來,以少致多,以小成大。所以智者均遠嫌避疑、防微杜漸。

人若能在此一念之微上省察,勵力將此心源打掃得清淨光明,雖處暗室之中,也無愧於天地鬼神,如是積功累德,孳孳為善,自然所向都是光明之域!

引用

【慧光集】

【第十六集】因果明鏡論  p.13-p.16

作者:堪布益西彭措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星雲禪師:佛教教你發財的方法

 

作者:星雲禪師  

 
  悟道的禪師,不是我們想像中枯木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禪師,生活風趣,而且更具幽默感。在他們的心中,大地充滿了生機,眾生具備了佛性,一切是那麼活潑,那麼自然,因此,縱橫上下,隨機應化,像春風甘霖一般地滋潤世間,有時具威嚴,有時也至為幽默,這正是禪門教化的特色。

 

  星雲禪師,融古匯今,教化宏廣,下面轉大師的教誨一篇,讀之開券有益啊:

 

  財富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不過君子取財,取之有道。以佛教裏面的發財方法,我提出六點來說明,其中前三點是一般世間所共有的發財方法,後三點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勤勞:“黃金隨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所以財富都是落在勤勞人的手裏。我們中國流傳一個故事:老婆婆去世了,交代兒女說,我們葡萄架裏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他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葡萄架上卻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節儉:節儉可以得到財富。節儉也不是說,只光在金錢上的節儉,所以愛惜時間,你節儉時間,時間就是財富;不要濫用感情,感情要節儉,節儉了感情,就會擁有財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欲也要節儉,總之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終有用盡的時候,留一點在那裏,以備不時之需。

 

  寬厚:說話寬厚會獲得財富,處心予人寬厚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財富。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所謂居心仁厚,就會獲得富貴。“寬以待人,嚴以律已”,這不但是我們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信心:“信心門裏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裏。……你對事業、對於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於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結緣:結緣是發財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講幾句話,就是語言的結緣;和人點頭微笑,點頭微笑也可以和人結緣;你不認識路,我帶你去,和你結個緣;遇到了困難,我來幫你的忙,更是結了個緣。在這個世間上要有緣才能生存,有很多人做事方便,是因為他結的緣很多。……宇宙萬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緣”的存在。我們要發財,要生存,“結緣”非常的重要。

 

  佈施:或者你會懷疑佈施既是給人,給人又怎能發財呢?其實我們應該知道,佈施如播種,你不佈施,怎麼又能收成呢?……

 

  佛教還說到“七聖財”,七聖財就是:信仰、精進、持戒、聞法、喜舍、智慧、慚愧,這就是聖人的財富。

 

  呵呵,這些弘化教導的手段是何等的幽默!學禪要有悟性,要有靈巧,明白一點說,就是要有幽默感!古來的禪師,沒有一個不是幽默大師,在幽默裏,禪是多麼活潑!禪是多麼睿利!

 

 

特別提示:本文全文轉載自buddist的博客,原文標題:星雲禪師:佛教教你發財的方法
引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echf.html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達真堪布:佛為什麼不救度地獄眾生

 

  人的壽命非常非常短暫,尤其是現在的末法時期,眾生的業障越來越重,魔的力量越來越強,天災人禍,各種疾病特別多。我們的生命就如同狂風暴雨中的一盞酥油燈,隨時都會斷滅。這樣的情況以後會越來越嚴重。原因是什麼?眾生造業。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根本不相信因果,到處造業,所思所想都是貪嗔癡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殺盜淫妄酒,一點點也不在乎後果。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以後天災人禍會越來越多。

 

  修行不能等待,因為死亡不會等待我們。佛法裏沒有是非,佛法裏講的都是道理,都是事實,佛不會跟我們開玩笑,佛也不會嚇唬我們。怎麼沒有一點點緊迫感呢?怎麼不往心裏去呢?我們還沒有消除業障,我們還沒有斷除煩惱,突然死了怎麼辦?我們依然要流轉輪回,繼續要感受極大難忍的痛苦!

 

  我們現在是人,但是當人都這麼難,人身都這麼苦,怎麼還感覺不到呢?你從小到大、從少到老真正快樂過,真正幸福過嗎?你經歷過多少的坎坷?生老病死苦,行苦,苦苦,愛別離苦,不欲臨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你感受過多少的痛苦,還沒受夠啊?在六道裏,人天是福報。做人都這麼難,人生這麼苦,其他的就不用說了。如果我們墮落惡趣了,下地獄了,那種痛苦難以忍受,無法表達!我們現在所講的地獄的痛苦,是最淺顯的表達,真正的地獄的痛苦是無法表達的。

 

  你修好了,心地清淨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快樂也是難以表達的,我們也只能表達出一部分。你造惡業了,心地不清淨了,達到最不清淨的時候,因業力所感,顯現地獄了,要感受地獄痛苦的時候,也是一樣,那種難以忍受的痛苦也是無法表達的。

 

  我們不說宿世累積的惡業,只說今生今世,我們做過多少惡業,殺過多少生命?現在在我們的相續中,已經有了下地獄、墮落惡趣的因緣。但是在這些惡因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我們通過懺悔,通過修行可以將它們消掉一旦因緣成熟了,業力現前了,這個時候,無法擺脫,只能面對,只能忍受。業力現前的時候像洪水猛獸,誰也擋不住。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降臨到你的面前救度你,也是束手無策,無法救度。

 

  《百業經》裏也有很多這樣的公案。佛知道很多眾生正在感受惡趣的痛苦,於是把四眾弟子們帶到現場,跟他們講述那些眾生的因緣果報。佛說,它們將來過幾千個劫、幾萬個劫才能轉生為人,才能學佛修行,才能解脫。佛這樣授記過,但是沒有直接救度它們。

 

  佛那麼慈悲,佛的加持力和功德力都是無與倫比的,不可能見死不救。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佛也無能為力,沒有辦法。佛不是不救度它們,而是無法救度,只能讓它們感受這些痛苦。業力什麼時候窮盡了,什麼時候才能解脫,之前誰也沒有辦法。

 

  佛救度眾生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讓眾生斷惡行善。如果你按照佛的教導真去這樣做了,才能轉變因果。佛讓你開悟證悟,你真正做到了,才能超越因果。除此以外,佛也沒有別的辦法。

 

  所以,在死亡還沒有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好好地學修,斷惡行善,把所有的業都統統消掉,讓自己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清淨了一切業障,脫離了輪回苦海,那麼我們一旦死了也不怕了,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之前你自己好好地觀察思惟,你有沒有做好準備?如果還沒有準備好,你要抓緊時間,否則到時候你會後悔的!

 

  我們不是要解脫成佛嗎?所以一定要趕在死亡來臨之前實現自己的願望。死亡何時到來,這是不定的,所以說要抓緊時間,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費。萬一我們錯過了,我們還要繼續流轉輪回。好好地學修,當我們對死亡,對一切法都無所畏懼,都沒有任何恐懼的時候,才是解脫。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8955.htm)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轉載] 尊貴的 秋竹仁波切開示 智者大師之"一念三觀"


一念三觀:(假、空、中)

『一假一切假

一空一切空

一中一切中 』

(智者大師云)

一切假同時一空,如彼水中月。

一切空同時一假,如彼空中彩虹。

一中一切雙融,如彼夢者從未生子,但夢境卻如實生子般,並非不融。

如此假不離空,空不離假,故名為一中一切中,也可說是究竟的形容。
如彼日不離日光,日光不離日(一中的比喻),空假雙融,
如彼光不離光亮,光亮不離光(雙融的比喻)。

師 秋瘋說 徒 念瑾恭錄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十一日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索達吉堪布關於出現日全食的7月22日,勤修善法的通知

 

諸位佛友:

2009年7月22(本週三),將會出現一次日全食。
根據佛經的教證和傳承上師的教言,
在出現日食或月食的日子裏,無論是念經、放生或作任何善行,
其功德均比平日行善增上無數倍,這是積累資糧的殊勝方便。
希望以菩提學會學員為主的各位佛友,充分把握這一殊勝日勤修善法。
無論大家在當地能否見到日全食,行持善法的功德都沒有差別。

吉祥圓滿!
特此通告。願吉祥如意!
索達吉
2009
720


===============================================

500年一遇的世紀全日蝕:722(週三)早上8:53分開始(北京時間)
整個日全蝕的全蝕階段將在北京時間中午12:18分結束。
月球的陰影投射到地球的時間(全蝕時間)共持續3.4小時,
覆蓋地球表面0.7%的面積,之後離開地球返回太空。

最重要時段為當天早上1035(北京時間),連續639秒。
此重要時段請多懺悔、誦經咒、行善供養,且作廣大圓滿迴向。功德增加一兆倍的!

請注意:若行惡業也是同等增上的。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0

傳法者的資格限定– 堪布索達吉


問:近年來,在社會和教界都出現了西藏熱。也有很多藏地的活佛和上師來到漢地傳法,並在漢地擁有相當一部分的信仰者。通常,這些活佛和上師會為信眾們灌頂並傳法,我想知道的是,在藏傳佛教中,傳法者是否有資格的限定?

答: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藏族僧侶進入漢地弘法利生,這之中當然不乏一些混水摸魚之輩,以撈取名聞利養為動機目的;但也有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鑒於某些地方佛法衰微的狀況而毅然決然踏上中原大地,以種種善巧方便為當地民眾普降妙法甘霖。就我瞭解到的部分情況來看,許多漢族四眾弟子,特別是分別念相對增盛的知識份子,他們自覺藏傳佛教最吸引他們的地方,就在於藏傳佛教擁有一整套完整、嚴密、次第相銜的聞思修體系,而這種清淨傳承在如今的大多數地方都已幾近絕跡。別的不說,單以五部大論而言,別的地方有哪一家寺廟或佛學院,能成年累月地為幾百、數千甚至上萬的修行人一遍遍地傳講呢?而在藏地,幾乎每一個稍具規模的正規寺院、佛學院都會如是展開佛法的教育傳統。像《釋量論》、《現觀莊嚴論》之類的大論,在藏地四大教派所屬的各大寺廟中,一直被按照各自的清淨傳承未曾間斷地講授著。如此嚴謹而正規的聞思系統,當然會讓很多志求無上道的人們欣喜若狂,因他們在當地的寺廟中,根本就找不到這種具傳承加持力的法脈。如此一來,走出藏區的這些真正的佈道者們受到廣大內地信眾的熱烈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法的力量就在這裡。

        具足清淨戒律、清淨發心、甚深智慧的藏地活佛、上師,當其在以弘法渡人之心為漢地弟子灌頂傳法之時,若弟子也本著不求名、不求財、不希求暫時人天福報等心行聞法並接受灌頂,且以大乘菩提心攝受自己的聞法、受灌頂等行為,則這樣的傳法、聽法所具之功德實乃不可思議。

        還有一些上師來到漢地後,由於語言隔閡而無法與漢地弟子深入交流,此時他們往往都會組織起大規模的放生活動,或者就將淺近的放生功德講解給弟子。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大量的即將被推上斷頭臺的牲畜以此而得以保全了性命;那些參與放生的人們,也因之而在自己的心相續中播下了慈悲與解脫的種子。功德善舉不會因了語言的障礙就被擱置,大德們也都有自己不可思議的攝受弟子之方便。而對一些與佛無二無別的藏地大成就者而言,他們即便不傳法也不灌頂,僅僅每天接見弟子、為弟子摩頂,也絕對會賜予與他們結緣者種種世出世間利益。寧瑪巴一代宗師無垢光尊者就曾說過:“具德上師即法王,住於何處等諸佛,令凡見聞念觸者,悉皆摧毀諸輪迴,事業廣大任無量,諸眾所依如大地。”

        若就一般狀況而言,藏傳佛教對傳法灌頂者的資格當然有嚴格限定。如果上師所傳者為聲聞乘法要,那麼按《戒律三百論》的要求,傳法者應具足:戒律清淨、智慧廣大、出離心真實無偽等項要求;若所傳為大乘法要,則據《經觀莊嚴論》的要求,傳法者應做到身口意調柔、精通大乘教義、具足菩提心、證悟諸法實相、擁有善巧無礙的語言辯才等多種大乘法師所應具備之條件;若要為弟子傳密法,則絕不能僅僅會念個藏文灌頂儀軌就了事,它對傳法者的要求更嚴格。大阿闍黎貝瑪拉密札於其所著的《幻化網如鏡疏》中云:“上師即圓滿獲得內外壇城之灌頂,戒律誓言清淨,精通續部各自之意,念修儀軌(息增懷誅)諸事業等義皆運用自如,因證悟見解而不愚昧,已獲修行之體驗,各種行為與實證相聯;以大悲心引導所化眾生,具足此八種法相。”大持明者革瑪燃匝尊者又補充了一條:“在此八種法相基礎上,尚需具足無垢傳承與加持之繚繞雲霧,共九種法相。”故每一個欲傳法灌頂者,都應以此標準衡量衡量自己是否夠格。

        上師具足了這些條件並不意味著灌頂傳法馬上就可以開始了,上師此時還應再觀察弟子是否是聞法及接受灌頂之根器。只有當弟子的發心、戒行等行為全部符合密法的相關要求時,上師才可攝受弟子,反之也一樣。如果師父與徒弟都是為了名利或別種不清淨之目的而從事有關佛法的種種活動,這樣的所謂佛事活動又能有多大實際利益?特別是上師,一旦背離了釋迦牟尼佛所規定的上師威儀與行持規範,則這樣的上師絕對不值得依止。

        無垢光尊者又說:“如是惡知識破別解脫戒及誓言,無有悲心,孤陋寡聞,懶惰懈怠,貢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貪求現世之眷屬資具、名聞利養,雖居靜處卻降下憒鬧煩惱之雨,棄離後世,誹謗其他正法與補特伽羅,雖然口中傳講正法,也自以為是智慧,實際上未調伏自心,言行不一。此等上師即是所謂的旁生種姓之上師。如不淨物般的惡知識雖然聚集眾多如蛆般的眷屬,也只能將欲求解脫的具信者引入惡趣,所以應當棄離之。”這種應被拋棄的人物,如果還沐猴而冠,到處傳法灌頂,則他實在已是佛法的怨敵、敗類。《佛藏經》中也說道:“世間之敵僅僅掠奪生命,只是令人捨棄身體而已,不能令墮惡趣。而入邪道之愚癡者,將求善義者引入地獄中千劫受苦。何以故?因其行持有相之法,宣說顛倒之法故。如若宣說令入邪道之法,則較斷一切眾生之命之罪過還重。”

        我本人歷來都認為,不惟密宗上師應具備佛陀在諸大經典中所宣示的眾人上師者所應具足之標準,顯宗法師也應具足相應條件,因有些要求原本就為顯密所共有。不論藏漢僧人,假若是自己單獨修持,則選擇一門直下深入進去應無有任何不妥之處,這種心無旁騖似的專一精進本來就為佛陀所讚揚。但如果要攝受弟子的話,那這個上師最好還是能夠通達三藏十二部之大概與精萃。因弟子的分別念、根基千差萬別,不懂得三藏精華,又如何替他們抉擇分別?從實相而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一法不是佛法,正所謂萬法歸一;但若以顯現言之,佛陀自己尚且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又豈可以一法去代替其餘萬法。所以諸位欲傳法之上師,務必先自行充實起自己的聞思底蘊,若自己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匡當的角色,那又如何將一個個向你求法的法器灌滿呢?

        在某些地區,有大量的法師往往是人在
一個宗派,其所專精者也就常常僅限於自己所屬宗派最經常口耳相傳之幾部經論,一提到別的宗派的論典,或某些所有宗派都必須掌握的經論內容時,他們就常常一問搖頭三不知。有些法師屬於華嚴宗,他便只講、唯讀、只讚歎、只勸人讀誦《華嚴經》;而一些淨土宗的法師又把淨土三經捧為唯一至上寶典,似乎你讀了《藥師經》、《地藏經》等經論,對你往生淨土絲毫利益也沒有似的;學天臺宗的、禪宗的也大抵如是。這確確實實是對佛法的一種誤解,當八萬四千法門最後只剩下一種法門時,“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大願又從何而得以體現呢?

        從這一點來說,藏傳佛教的確具有不共的優勢、特色,藏地從古到今的法脈流傳中,一直強調要把專與博很好地統一起來。就常規而言,幾乎每一個藏族喇嘛都必須在經論之海裡,搏擊上幾十年甚至一生。而藏地的高僧大德一般也不會站出來指責道:“除了修學我們自宗的經論與竅訣外,別種宗派的論著一律不許涉獵。因這種不專一的養育僧才之方式不利於弘揚佛法、不利於僧人們的修行、更不利於自身的往生。”其實別說往生了,藏地的某些寺院,歷史上的虹身成就者就有十萬之眾。至於像全知米滂仁波切、全知無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師這樣的偉大上師,他們更不是僅僅只將某些法門嫺熟掌握,凡是看過這幾位尊者文集之人,無不從內心驚歎道:他們已將所有宗派、各大法門、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經續教義、實修竅訣全部融會貫通在一起。而在藏傳佛教的千千萬萬個上師中間,精通顯密教義的還大有人在,因對一個密宗上師來說,不把基本的顯宗法要掌握於心,他就沒有資格走進密法之門。我這樣說絕非出自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硬要為自己臉上貼金,只要你是一個尊重事實的人,那就不得不接受這種有目共睹的事實真相。

        針對目前環境下的傳法大氣候、受眾根基而言,我個人認為一個密宗上師(顯宗的法師也一樣)除了需要精通各種佛學流派、種種法門教義以外,為了更好地推進弘法利生事業的開展,他對世人以分別念為基礎創造而出的自然、人文等學科也應有所瞭解。否則的話,當他在面對一個個邪見如山、分別念異常增盛的現代某些“佛教學者”時,很有可能把握不住他們絢麗、繁瑣、專業化辭彙掩飾下的空虛、貧乏、參差不齊的各種陋見、偏見、成見。對一些最新的高科技研究領域,諸如克隆、基因、宇宙成因等的進展、爭論,作為佛教徒,我們理應亮出自己的觀點。如果佛法解答不了這些所謂新出現的問題,如果佛法要受一定的時空局限,那它又何以配稱超越一切存在的最究竟智慧呢?佛法早已對人生、宇宙做出了清晰明瞭的判斷,當然也就包括了對現代科技的闡述。我們要做的只是兩套語言體系的翻譯問題,將佛法的解釋換成世人容易明瞭的字詞以及語法,而這當然就需要我們對現代科技、人文學科的方方面面有所瞭解。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我們首先應對佛法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並已生起了不退的信心。要不然大概在與世間學科相接觸的過程中,不是我們成功地駕馭住它們,而是它們倒徹底征服了我們,畢竟對一個佛法的初學者而言,在他尚未掌握有佛法堅不可摧的邏輯論證武器,以及實證境界還相對低劣的情況下,世間學藝很有可能再度鼓蕩起他剛剛被壓服下的貪欲、妄念、分別心,以及種種染污意識。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那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 

        綜上所述,對一個欲開始廣泛傳法的上師來說,他應該具備如下一些基本條件:清淨的發心與戒律,廣博的佛學經論基礎與不退的正見,高深的修證境界與調服弟子的善巧方便,再加隨機應變、與時共進的接納態度,凡此種種才可以在世人面前樹立起如理如法灌頂傳法的上師典範。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